第275章 稅役改革

見徐平對軍隊的事情出言謹慎,趙禎也不再多談,對他道:“因為京師銀行收貸,最近京城裏事端多發。有人跟我講,既然銀行惹出如此多的事端,不如停了。你覺得如何?”

說到這些徐平就放松下來,笑著道:“陛下,這不是潑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了嗎?世上的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我們要做的,只是把有利的一面發揚出來,防止弊端。銀行設了半年時間,朝廷得到的益處還少嗎?今年財政充裕,不管是內庫外庫,再也沒有乏錢使用的難處。上下官員,雖然沒有增加俸祿,但已經不需折支,誰不贊陛下聖明!年底臣還在算,下年準備減免一些稅算,對百姓也有天大的好處啊!”

減稅是最顯眼的德政,趙禎聽了不由眼前一亮:“兩稅可以減嗎?”

徐平點頭:“可以!臣現在初步的想法,是用三年到五年的時間,把兩稅中的絹稅全部免掉。下年先把全國的絹稅減三分之一,三年全部減掉,五年看要不要和買。”

“今年京西路的棉布比去年又多了許多,朝廷收絹已經沒有多大意思,若是三司算著對錢糧無礙,全部免了也沒有什麽。宮中用絹,和買就是,官員衣賜改為發錢。”

徐平道:“不,現在還不能全部減免。雖然錢糧不需要這些絹,但三司鋪子卻需要。再者幾處市舶司,跟海外貿易也要用絹,還有跟北方市馬,都是少不了的。現在三司鋪子還是不完善,等到完善起來,便可以由鋪子和買,那時候才不需要收了。”

兩稅在內藏庫收入中占的比例已經變小,反倒是市舶司的收入變得重要起來,徐平提到市舶司要用絹,趙禎立即打消了立即減免的念頭。徐平跟他說是銀行賺錢,最近出了這麽多事,趙禎的心裏不由打鼓,對於其他增加內藏收入的渠道興趣明顯濃厚起來。

徐平又道:“兩稅還有幾件事要做。一是匣清全國兩稅的稅率,不要再像以前,州縣之間輕重不均,民間怨言不小。總的原則,是就低不就高,那些特別高的地方,跟正常的地方拉平,彰顯陛下聖德。有了營田務的錢糧收入,這一點做起來倒也不難。在稅減少的地方,同時方田,只有方過的田才減免,不願方田的,照舊交就是。”

趙禎道:“民間田地奇形怪狀,方田這種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夠做的,要選得力的人。”

徐平笑道:“三司官吏跟著司天監學了那麽久的算學,方田倒還不難。怕的只是民間隱匿田產不少,這些田主會抵制。所以才有方過田的才減稅,沒方過的,便就照舊。同時民間買賣田產,要求必須立正式的契約,也一樣要方田。”

方田也就是全國耕地的普查,最難的當然是隱匿田產的地主抵制。自宋朝立國之後便就沒有做過全國方田,誰也不知道全國到底有多少耕地。查清之後必然要多收稅,地主當然不願意,會想各辦法反對。另外還有技術原因,耕地的形狀可不是方方正正,要算清楚面積必須要有幾何知識,要是以前,找出足夠的技術人員可不容易,現在倒是不難。

宋是滅掉了五代的許多小國統一天下,各國的稅收制度被部分地保留了下來。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不同的州,甚至不同的縣,稅率是不一樣的。統一前稅收重的小國,統一之後那些州縣的稅收依然還是重,再加上統一戰爭中,對某些抵抗激烈的地區加了懲罰性的稅,這個差距會非常大。極端的地方,相鄰的兩個縣稅率可以差近十倍。總地來說,是北方的稅比較輕,南方的稅比較重,最重的應當是南唐以前統治的範圍。

立國六十多年了,這種混亂的局面應該改變,稅率需要統一起來。南方北方稅率有差別是有現實原因,本來是因為統一前北方是本土造成的,但統一之後軍事壓力主要由北方地區承擔,禁軍九成位於長江以北,州縣的駐屯禁軍糧草由地方負擔。這樣算下來,北方確實應該比南方的稅率低,是一種補償。但相鄰的州縣稅率也不同就不對了,特別是宣州一帶稅率高得不正常,讓那裏的百姓覺得跟二等人一般。

徐平的意思,是按照路一級統一稅率。現在三司財政充裕,原則是就低不就高,實際上是對稅率高的地區進行減稅。減稅的同時配合方田,方過的田稅就降下來,不方的田依然是按照舊的稅率征收。因為有的地方瞞報過多,即使降稅可能算起來也不劃算,還是會抵制方田,那也就由著他們。這工作持續地推動下去,十年八年總能夠改過來。

趙禎聽了徐平的規劃,表示同意。只要三司自己算著不會錢糧緊缺,這種彰顯太平氣象的德政趙禎當然不反對,做皇帝有的時候就是為了這麽個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