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2/2頁)

徐平把那些舊規矩免了,這是因為台上表演和在人群裏表演不同,必須抓住觀眾的視線。自賤身份固然可以讓人覺得親熱,但說話類的節目,也容易讓觀眾分心。

李十八郎施施然走到台正中,躬身行禮:“小的李十八郎,原在州西瓦子說話,胡亂討些賞錢糊口。因著三司裏官人賞識,到這裏說幾句閑話,討眾人看官一樂。”

八大王摸了摸腰邊,揚了揚手就要賞,突然想起徐平說的這裏不興打賞,不由又把手放了下來。回過身來,看著徐平大笑。

李十八郎是多年闖蕩的,雖然是第一次這種場合說話,還是能夠鎮住場子。不管台下人的各種神情動作,只管說自己的。

說話先不說正題,而是先講一個京城裏新近發生的小故事,以吸引眾人的注意。這叫作得勝頭回,又叫作得勝利是頭回,因為平常聽說話的觀眾多是禁軍兵卒,得勝討他們的彩頭,再一個大人群是小商小販,利是討好他們。得勝頭回的名字一直沿用到後代,不過最初叫起來,卻正是在這個年代。

李十八郎講的正是前一段時間馮士元招攬人手,從京師銀行騙貸的故事。不過講的比較簡略,只是大致一提,為以後的發揮留下空間。這是出自徐平的授意,開這幾家公司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新政的宣傳,當然不能放過一點機會。

聽著李十八郎講完,八大王對徐平笑道:“這說話的倒是伶俐,此事也能說得詳細。”

話音未落,只聽台上的李十八郎道:“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小的今天說這一段話,是後漢建安年間,三個英雄拯天下危局,結為異姓兄弟,名為‘桃園三結義’!”

八大王一愣:“說三分聽過了無數次,怎麽沒聽過這一段?”

當然沒有聽過,桃園三結義是隨著說三分的興盛,後世不斷地增加內容,而演義出來的。這個年代還沒有形成這個故事,是徐平按照前世記憶,把說三分的故事重新編排,安了這個開頭上去。沒有跟別處不一樣的地方,怎麽能夠吸引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