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2/2頁)

根子其實還是出在對禁軍的戰力沒有信心上,所以樞密院的行事才會在別人眼裏看起來格外可笑,完全沒有立場,事事苟且。對於張士遜等人來說,其實也是知道元昊早晚是要反的,但還是能拖一天是一天。萬一拖到事情出了變化,比如黨項發生內亂,元昊想反又反不了呢?那時不就顯出樞密院等人的高瞻遠矚來了嗎。把山遇惟亮一族送回去,看起來荒唐,但樞密院並不是沒有自己的用意。山遇是黨項大族,多人在黨項位居高位,而且族裏人口眾多,勢力頗強。山遇惟亮回去後如果被元昊誅殺,則難免跟山遇一族交惡,很難說會發生什麽變化。有內亂牽制住元昊的精力,正是樞密院一心想做的。

不過這個理由實在無法說出來,這樣丟盡朝廷的臉面,只怕會引起更多的反對。張士遜幹脆就是裝瘋賣傻,任你們怎麽說,反正就是各種姿勢推掉滑過去。

徐平隱隱有些猜到了張士遜的心思,其實不僅僅是張士遜,現在朝裏很多主張對黨項綏靖的大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禁軍的戰力沒有信心。太宗時趙繼遷叛宋,誘殺曹克明的父親曹光實,襲據銀州自立。戰事遷延多年,一直到真宗時也無法剿滅黨項,最終只能是求和。禁軍一年不如一年,將領一代不如一代,是朝中官員的共識。朝廷的軍力遠不是太宗真宗時可比,名將早已凋零,而黨項的實力則一日強似一日,趙元昊更是超出其繼遷和德明,怎麽算這仗都沒法打。不能打仗,就只能一天一天拖下去,苟且渡日。

正是因為如此,徐平才建議要改軍制,整軍經武。自己的軍隊能打了,才能說萬事操之在我,和與戰自己說了算。但現在軍制改不下去,牽連到與軍隊有關的對外事務同樣窩囊。不改變這種局面,有再多的錢糧又有什麽用?

突然之間,徐平希望黨項還是趕緊反了算了,不打上幾場大仗,僵局無法打破。這樣一天一天拖下去,著實讓人氣悶。三司的改制已經走上正軌,等到三司編敕完成,新政的推行就是大勢所趨。政通人和,錢糧充足,正是以軍隊下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