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2/2頁)

正是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徐平才對西北的戰事擔憂。不然地話,僅看紙面上,那就跟現在樂觀的大多數官員一樣,大宋隨便動動小指頭,就把黨項蹍死了。

在黑板上大略畫了陜西路的地圖,徐平朗聲道:“本朝與黨項接境的路分,不過只有陜西路和河東路而已。從東到西,依次是麟府路、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和秦鳳路。秦州孤懸隴右,有吐蕃為屏障,受黨項進攻的可能極小,真正可能打起來的,是其他四路。大致說來,可以分為東西兩段。東段麟府路和鄜延路,以鄜延路為重,黨項歷年入貢經過此處,地理精熟,而且直面關中。西段環慶路和涇原路,而以涇原路為重。環慶路地理支離破碎,即使土著,也難組織大軍行進。涇原路又以鎮戎軍為重,那裏是秦漢蕭關之地,自古以來就是西北胡族進犯關中的要道。針對這地理,下官有攻守三策。”

李迪要聽的就是這些,示意徐平接著講下去。

“一曰西守東攻。即西路固守鎮戎軍,堅壁清野,讓漢人民戶和蕃胡熟戶全部內遷到鎮戎軍以南,以一兩萬禁軍固守鎮戎軍。一城之地,後方可以保證錢糧不缺,即使黨項出數十萬大軍,也無可奈何。同時東路以延州為中心,集中大軍,並於一路,鐵錘砸開硬胡桃,其他一概不管,全力向興慶府進軍。以現在三司布置,可以支持這一路二三十萬禁軍出動,集中起來,與黨項決戰。蕃兵再強,元昊把黨項的男丁全部都招入軍,也無法抵擋本朝二三十萬禁軍的攻勢。只要攻戰興慶府,則可一戰定乾坤!”

集中兵力,強行決戰,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純粹以勢壓人。軍隊的組織力不行,調度、配合什麽都說不上,只好用笨辦法。以前用不了,是因為幾十萬大軍的後勤在那種地理條件下無法保障,現在經過三司的努力,已經可以用了。

李迪聽得連連點頭,笨辦法雖然笨,但最可靠,正對他這些老臣的胃口。

徐平接著道:“第二策,是東守西攻。即西路以延州為中心,高築城,廣積糧,屯重兵於此一城,同時策應麟府路。同樣堅壁清野,遷民戶入內地,讓黨項來野無所掠,只能頓兵於堅城之下。西路則以永興軍和鳳州為支撐,依托涇水和渭水的水運,可以在涇原路支撐二三十萬大軍。大軍並為一路,出鎮戎軍,循秦漢討胡故道,直擊黨項!”

第二策其實與第一策基本一致,只是換了攻守方向而已,大的原則不變。

“兩策比較起來,當以第二策為上。因為若是從東路進攻,還要提防契丹在關鍵時出我軍側背,策應黨項。若用第二策,吐蕃對本朝一向恭順,並無此憂。”

陳堯佐道:“這兩策有些道理,不過,為何不兩路齊出?則黨項必顧此失彼!”

徐平搖了搖頭,只說了三個字:“做不到。”

不說兩路同時出動二三十萬戰兵,大宋沒那麽多兵可以用,關中的物資調運也支撐不了。這幾十萬可是戰兵,並沒有計算輜重兵和民夫,此時天下只有大宋有這個能力做到。

實際上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指揮系統負擔不了兩路同時進攻,能夠把一路的軍情理清楚就非常不錯了。陳堯佐問的完全是廢話,能出動百萬大軍,還能五路伐夏呢。徐平提的建議的關鍵,是進攻的那一路要有擊破黨項傾國之兵的絕對實力,而另一路要能防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