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2/2頁)

說到這裏,趙禎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看著外面的夜色,沒有再說話。

徐平忙起身躬身行禮,恭聲道:“臣謹遵聖旨,必不負陛下所托!”

過了好一會,趙禎才道:“幾十年間,吐蕃一直受黨項壓迫,攻伐不止。因此,他們對本朝一向恭順,唃廝羅雖屢敗元昊,但對本朝則禮數周到。你這次去,要收河湟,對他過於寬容了則無法做事,過於嚴厲了則失蕃胡人心,當要注意分寸。”

“稟陛下,對於蕃胡,無非是示之以公,待之以誠。忠心本朝的,崇之以高位,啖之以厚祿,朝廷可以優待其子孫。如果據地不降,堅決不肯歸附的,則臨之以刀兵,古人所謂執幹戚而舞,蕃胡不得不服!其間要訣,在於一個公字,一個誠字,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冠軍侯在河西故事,舍服知成而止!”

趙禎點點頭,又搖了搖頭:“一個公字,一個誠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也!”

“確實是難。人終究是有私心的,有七情六欲的,佛家所謂知見障,總有這裏那裏做得不完全到位的地方。只要臣謹記初心,不囿於成見,總能克服困難,報效陛下!”

民族關系最難處理,特別是河湟之地又是民族關系最復雜的地方。說那裏是吐蕃和羌人的地盤,其實人口最多的卻是漢人,而這些漢人又胡化一百多年了。反過來,那裏的蕃胡又不同程度地漢化,跟其他地方的蕃胡並不一樣。特別是上層,無論從習俗到文化已經跟漢人無異了。到了那裏之後怎麽跟他們打交道,哪些需要拉攏,哪些需要打擊,很不好拿捏。千萬不要以為胡化了的漢人就比蕃胡更加好說話,那也未必,實際上是要看各自所屬的部族,看頭領,分別對待。漢、藏、羌三個民族本是同源,又這樣一兩百年混雜在一起,是一個跟其他地方都不一樣的群體。

徐平有在邕州的經驗,知道處理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實事求是,歷史上的事情是個什麽樣子就是個什麽樣子,該贊揚就贊揚,該批判就批判。千萬不能為了討好哪一些人,就不問是非和稀泥,甚者是顛倒黑白,那樣哪怕是有一時的效果,也會留下無窮後患。在他前世是有教訓的,本來是出於一種補償心理,對少數民族優待,最後卻成了不問是非。

凡是歷史上講到少數民族,一定要講受到中原王朝的壓迫,少數民族領袖一定是英明神武,中原王朝的帝王和文武官員一定是昏庸無能,這幾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甚至一些歷史上沒有任何正面貢獻,一心分裂國家,滿手血腥的野心家,也被洗白。

你既然竭力鼓吹歷史上的分裂者,塗脂抹粉打扮成英雄,那現實中的人為什麽還要心向中央?阻止少數民族分裂的不能稱為民族英雄,因為怕傷害某些人的感情,殺人盈野的分裂者劊子手卻被捧上神壇,不允許有一點抹黑,這不就是鼓勵現實中搞分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