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左右虞侯(第2/2頁)

桑懌愣了一下道:“軍中自來如此,卻沒有想過為什麽。”

“因為右本就是前,左本就是後,左和右本就包含了前後的意思,才如此設置。五代亂戰數十年,他們設左、右虞侯絕不是沒有來由的,本朝軍制數次變更,雖然留下了虞侯的官位,但卻不再匣務,難免讓人摸不著頭腦。左、右虞侯之設,則兩軍對陣,不管本部有軍隊幾多,必分為三軍。右虞侯統前軍,左虞侯統後軍,主將自帥中軍,你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秀才你是帶兵的人,想一想自己排兵布陣是不是如此?”

桑懌想了想道:“大略如此,只是卻不是有意這樣做的,只是軍陣就當這樣布置。”

徐平連連點頭:“五代軍頭雖然大多粗鄙不文,但他們都是在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官位設置從於實戰,不是沒有來由。實際上右軍不一定在右,左軍也不一定在左,但右軍當敵正面,左軍在後掩護總是不錯。人大多是右手用力,雖然有善用左手的,總是不多,軍陣之中不可能考慮他們。所以正面迎敵,必是在右,當敵的前軍,歸為右虞侯轄下,才是理所應當。後軍為左虞侯所轄,也是同樣的道理。現在禁軍中虞侯或是不設,或是雖然設了只是備位,作為官階升遷而已,就失去了虞侯本應該有的作用。”

原因當然不是僅僅如此,更重要的原因是太宗對軍事無知且剛愎自用,最喜歡將從中禦的把戲,把軍中本來這一靈活性的設置給取消了。禁軍出征,太宗經常給陣圖,還要派人監視布陣,稱為排陣使,使禁軍的軍陣成了死陣。大軍陣勢排開,很難移動,甚至到了十萬、八萬人的大陣,綿延數十裏,一動就全軍亂了。

從陣圖上看,一切都很完美,敵人從哪裏來,軍陣怎麽應對,不管怎麽算都沒有失敗的道理,可算是萬無一失。太宗皇帝對這陣圖極是自負,被他稱為“平戎萬全陣”。惟一的問題就是,敵人不按你規劃好的出牌怎麽辦?

(備注:五代和宋朝軍隊的右軍實際上是前軍,左軍實際上是後軍,根據戰鬥情況會做變化。當然是不是因為人善用右手才這樣布置,只是作者的猜測和推理,讀者不用太過當真。本書中涉及到軍事部分,是參考《戰略學》、《戰術學》、《軍事地理學》等正規的軍事教材,和建國以來的軍事文選,結合地理條件和當時歷史記載做的推演,本就是理論上的想象。一切情節都是在這個範圍的想象當中,請讀者理解,不在這範圍內就超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