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軍政結合

徐平看了看王途,問一邊的石延年:“軍中正是用人之際,殿直既然是在嶺南立過軍功的,軍中自然是有一個位置。不過,入軍之前,還是在先找個職事過渡一下,了解一番秦州這裏的情勢。曼卿,你覺得哪裏合適?”

石延年道:“現在軍中正在整訓蕃兵,進去確實有些不合適。要不,先進納質院裏?劉直院最近不是要找人到那裏,教那些質子技擊之術嗎?”

“也好,便先到納質院裏!”徐平聽了石延年的話不由笑起來,“不是要人去教技擊之術,那些質子學這些做什麽?而是去教他們一些強身健體之術。先前訓練那些質子,都是跟軍中一樣,劉渙提出這樣不妥。質子總是蕃羌,誰又能擔保他們將來一定心向朝廷?這話有些道理,便就讓他們從此改了。王途既然自幼學擊劍,教這些倒是合適。”

本來徐平定的是納質院裏的質子從此跟他們部族沒有關系了,出來做事也是由帥府和秦州安排吏職,跟軍中一樣訓練也沒有什麽。誰知道現在卻有幾個部族要把質子迎回族裏去,而且大多是做首領,這就有些不妥了。蕃羌部族人數不少,戰鬥力不行當然最大的原因是他們不團結,但沒有編伍戰陣,不知紀律也是原因之一。在納質院裏千好萬好,回到族裏誰知道他們會怎麽想?如果按照教的方法訓練本族的壯丁,不說反叛朝廷,就是跟其他部族沖突也占了便宜,只怕會別生事端。因此劉渙提出不能再按軍中訓練了,徐平又想靠著訓練加強他們的紀律性,便想了個強身健體的辦法出來。

王途叉手謝過,秦州的情況他不熟,不管到哪裏先幹著再說。

徐平道:“你到納質院,只是先熟識一下秦州的地理人情,等到時機來了,還是要調到軍中去。軍中也缺人,不過最近整頓蕃軍,不好冒然加人進去。”

蕃軍實際上就是鄉兵,不過他們都是從蕃部抽調來的,用的是蕃兵的番號。按照徐平的規劃,以宣威軍和歸明神武軍為核心,所有機動力量都要整合起來,蕃軍也不例外。最近幾個月禁軍自己整訓的同時,也開始從蕃軍抽調人出來,補入兩個機動兵團。

整訓的基本原則,是按照禁軍從廂軍中選人的辦法,進行揀選。選中的人給予正式禁軍的待遇,發給錢糧,馬匹刀杖器甲由軍方出錢收買,不再讓他們自備。相應的,這些揀中的蕃兵不再是不脫產的軍人,而是直接打散編入禁軍之中,擴充禁軍的兵力。

以前秦州騎兵的主力就是來自蕃落,大約有七千多騎,分為十七指揮。這些騎兵是首先要納入禁軍序列的,給的待遇也分外優厚。以前這麽重要的力量之所以放在蕃兵中,是因為朝廷不想花錢,蕃兵自備馬匹器甲,也沒有俸祿。現在糧食等物資算不上充足,錢是絕對不缺的,就沒有必要了。有三局鋪子的物資支撐,紙幣的購買力並不低於銅錢,徐平給得起養兵的錢。蕃羌重財貨,給錢一切都好,他們也不排斥這樣。

至於其他蕃兵,則按照兵樣,身高、體重、力量等進行挑選。實際上就是這個年代簡單的體檢,古今一脈相承,禁軍早有成法,照著做就可以了。

揀剩下的蕃兵,因為他們來的熟戶地區已經並帳為村,也不再保留蕃兵的番號,直接改為鄉兵,由秦州地方州縣掌握。有賊寇來則依靠寨堡防禦,平時則正常務農,農閑的時候訓練教閱,實際上就是這個年代的民兵,是宋朝內地正常的制度。

作戰以野戰機動的禁軍部隊為主,地方廂軍配合,鄉兵作為補充。整訓完成後,禁軍缺員則從廂軍中揀選,廂軍缺員則從鄉兵中補入,鄉兵缺則從民間壯丁中補。如果遇到戰事,則禁軍作戰,廂軍保障後勤安全或應付一些不重要的戰鬥任務,鄉兵保家園。

這是本來禁軍、廂軍和鄉兵劃分的原意,只是後來禁軍和廂軍戰力嚴重退化,使得鄉兵的戰力突顯出來了,從而使改募兵為征兵的思潮興起。軍隊的職業化、專業化是正常的發展規律,征兵制並不能挽救軍隊的危機,還是要對症下藥才行。

在徐平前世,這種組織結構有一個名字,叫作“三結合”,曾經在各種戰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制度是死的,只有把制度的潛力發揮出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看看天色還早,徐平對石延年和王途道:“左右無事,我們便一起到納質院裏,交待一番。那裏的一些事務,也要看看安排得如何了。”

石延年知道徐平最近事務繁忙,見他還要抽空到納質院去,不由好奇:“節帥,納質院裏關的左右不過是一些蕃落質子,多是熟戶。要作亂的禹藏花麻所部並沒有人在那裏,怎麽想起來要去看?你軍務繁忙,若是沒有其他的事,我帶王途過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