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2頁)

張載確實是埋頭經典,即使起而行做些實踐,也是按著書裏講的做,跟自己想出來的來印證。在他想來是治良妙策,實際上在官員那裏根本就覺得無法實行,這也是書生談治國的通病。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話簡單,但認真做下去,才是最有用的。

徐平又道:“何謂太平?太者大也,多也,萬物不缺,百姓和樂,是為天下太平。平者公也,雖廣有錢糧,而分配不公,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也算不上太平。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見這平又在太之上。要致天下太平,自當從多與平兩方面著手。你講井田制,平的是田地,講的是多產五谷,實際上只是講一個太字,而不是平字。這樣想本沒有做,先要有了,才能講怎麽分。但是依我剛才所講,僅僅是講一個井田制,而不去把生產糧食的物事都一一條理出來,是遠遠不夠的。你講的未必對,官府也無法實行。”

張載此時年輕,正是好學善問的年紀,聽了徐平的話恭聲道:“學生謹受教!”

“凡做事,不能空想道理,還要把這道理放到當下之中,看看是不是能跟現今之世相合才是正理。世間事千變萬化,不要只想著一個方面,去鉆牛角尖,而是要時時抓住一個抓手,通盤來看。便如講田地,多產糧是一個抓手,此即為一個太字。地有貧瘠,還要按照這樣做,這地將來是越來越肥還是越來越不堪,是會旱澇保收還是一切看天,這又是一個抓手。民是國之民,到了這個時候,小國寡民則國不保,國沒了民又焉能自存?這裏是秦州,四面看一看,本是漢唐故土,晚唐中原衰落,不過百多年便盡為蕃羌。漢人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這可不是笑一笑就能過去的事。所以講田地,不只是單看對民如何,還要看利不利於朝廷管理,管理要花多大的代價。這些都考慮到了,才是真正切實可行的治國良策。你現在講的井田制,還差得非常之遠!”

張載流傳後世的有橫渠四名句,其中之一就是為“為萬世開太平”,雖然他現在還沒有講出來,這份志向卻是已經有了。開太平具體到張載的思想上,便就是以井田制為核心。

徐平對張載正色道:“秀才啊,要為萬世開太平,僅僅埋首故紙堆是不行的。一心只讀聖賢書,或許勉強可以為往聖繼絕學,能不能還是兩說。要開太平,便就當彎下身來到這紅塵世中去,一邊想,一邊做,能夠有一點門路,就足以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