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戰場

徐平站在三都川谷底,看著魯芳帶人測河水。

西北一帶山川破碎,山是土山,溝是深溝。春夏耕種,秋冬作戰,不僅僅是為了適應農業生產,還有這裏地理限制的原因。這種地形大部隊行軍只能沿著川谷,只有平襄道等少數幾段路段是在山嶺行進。川谷行軍如果河裏水多則難以前進,遇上一場暴雨,山洪暴發,更是毀滅性的災難。秋天雨水減少,依然不是適合作戰的季節,一是河裏的水多,限制行動,再一個經過夏季雨水的浸泡,谷底和兩岸的土壤松動。少數人行走沒有什麽,大部隊行軍就會出各種意外。禹藏花麻屬下的部落軍是本地土著,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不到谷裏土地幹燥,他們是不會南下的。

今年的雨水較多,依徐平估計,大戰爆發約是在初冬季節。如果在雨水較少,天氣幹燥的年月,最理想的作戰時間約是九、十月間,冬天可能會有大雪,同樣對行軍有不利影響。遇到今年雨水下得多,戰事就只能推後,適合作戰的時間窗口只有一兩個月的時間。

如果出了大山,到黨項境內,不再受川谷的制約,則就幾乎全年都可以作戰了。

天時地理,是無法克服的困難,只能夠適應。

此次到三都川秋獵,一是在伏羌寨檢點附近蕃部,予以震懾,讓他們在戰事起來時不敢作亂。再一個便是到三都川來,親自檢驗王凱帶人制定的作戰計劃。

測過水文,魯芳上前叉手奏報:“節帥,谷中水流已經平緩,且水已不深,預計再有半個月的時間,就可無礙大軍通行。”

徐平點頭,指著兩側道:“你派人到兩岸去,看一看有沒有松動。”

魯芳應諾,派人去谷中兩岸看崖壁是否堅實,利不利於攀爬。

王凱拿出一幅地圖,指給徐平看,口中道:“節帥,前方不遠的西岸,有一處崖壁比較平緩,若是士卒身手敏捷一些,可以從那裏下到谷裏。”

徐平看那處緩坡,說是平緩,其實只是堪堪能容人從上面下來而已。這一帶都是黃土高原的土山,溝谷被水流年深日久切得非常深,兩岸陡峭。兩岸伏擊,免不了從山上沖到谷裏切割包圍敵人,能夠上下的緩坡每一處都要標記。

掏出望遠鏡來,徐平對著那處緩坡看了好一會,才道:“那地方有些風險,若不是非不得已,還是不要安排士卒從那裏上下。——這些上下的緩坡,你要訂個甲乙丙丁的次第出來,如甲級的可以通行無礙,次一級就有些風險,最下一級則非萬不得已不要用,讓統兵官有所選擇。到時候按著戰部,再決定利用哪一些。”

王凱應諾,把徐平的話記下來,準備再次詳查。

望遠鏡徐平早就讓人制了一大批放在秦州的甲仗庫裏,不過只有桑懌、高大全等少數高級軍官用過,其他人還不知曉這種東西的存在。要等到戰事開始前的十天半月,再突擊發下去,進行練習。在秦州周圍山地望遠鏡的作用其實不大,等到出了大山,面對黨項境內平坦的沙漠草原,望遠鏡才能發揮最大作用,沒必要現在大量使用讓黨項有了準備。

一路沿著三都川逆流而上,看著谷裏地形,重新檢視王凱等人做的戰役計劃。包括桑懌、高大全和曹克明等一眾高級將領,對計劃做最後一次的檢查。

兩岸多是樹葉落光的樹木,枝椏橫生,亂糟糟的,比不了附近秦嶺和小隴山多是高大的松柏之類。這種樹林軍隊通過極其困難,也不利於人馬掩藏,要想在兩岸擊,要花些功夫和心力。碧玉關以下,三都川谷道約長一百裏,禹藏花麻軍馬前來,在谷中行軍的時間就要有兩三天。利用黑夜的機會,移動布置伏兵,相對要容易一些。

行到一處支流匯入的地方,地方平曠,王凱說道:“這裏原來有一處小寨,現在已經廢棄了。沿著匯入的小河逆流而上,是隆中族蕃落。高都指提出,若是帥府同意,可以預先占據隆中族的地方,在那裏埋伏兵馬,到時沿著這條河道殺到三都川來。”

隆中族是個小蕃落,已經納質歸附,昨天徐平在伏羌寨檢視,他的首領也在。不過他們居住的地方相當偏僻,秦州還沒有官員去過。

徐平想了一會道:“既然如此,那就安排讓歸明神武的大隊人馬駐在隆中族,到時戰事起來,我的帥帳也設在那裏。——不過要謹慎行事,不要泄露消息。劉直院,你在帥府多領些錢出來,厚賜他們的首領和族裏的人,千萬不能讓他們心生不滿。一旦跟他們的首領談妥,歸明神武軍即派大軍進駐,他們族裏的人許進不許出,防止走漏消息。”

劉滬和高大全叉手應諾。

徐平看看周圍,又擡頭看看天色不早,對眾人道:“今夜便就歇在這裏吧,明天一早我們再動身,要在天黑前到青雞川左近,返回秦州。規度戰事,不但是要熟悉地理,按照地形把戰事的每一步每一處小戰場都條列出來,更重要的,是要按著地理分清關節。做事情最重關節,把這一場大仗,用關節分成一場一場小仗,條理清楚。每一軍、每一指揮要參與哪些小仗,完成哪些關節,必須預先定好。便如這處小河匯入的地方,我們沿著谷口上溯了數十裏路,就數這裏平曠。毫無疑問,戰事起來,這就是一處重要的戰場。歸明神武軍如果插入禹藏花麻帶的人馬裏,占住了這處地方,緊急紮起營寨來,便是三個關節。收到號令出擊,到達這裏是一個關節。擊潰敵軍占住這裏又是一個關節,立起營寨又是一個關節。王監軍,你擬定作戰軍令,便就當按著這些關節來,讓統兵官對戰事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