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2/2頁)

秦州軍制推行下去,必然是會同時得罪文官武將。徐平連戰連勝還好,別人拿他沒有辦法,但凡有一點挫折,就不知道會惹出什麽大禍。哪怕不惹出禍事,有這些牽制,對於徐平的戰略決策也會有重大影響。惡性循環,最終只怕沒有什麽好結局。

當然最重要的,是秦州軍制顛覆了現在的軍事文化,得罪的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是某一群人,而是統治階層中的很大一部分。就如科舉打開了底層寒士的仕進之路,秦州的軍制改革也將打開底層的軍功升遷之路,禁軍的世兵世將會受到巨大沖擊。

這是一場對軍事文化的徹底變革,又豈能輕松?初立國時,宋太祖也說過欲讓天下武人盡讀書,結果也只是說了說而已,連半個浪花也沒有翻起來。

沉吟良久,李璋問徐平:“哥哥欲讓我如何做?我雖然管了機宜司一年多,但朝中事務不通,讓我回朝去,只怕難當重任。”

“不需要通朝中事務,你再通能夠比得過朝中那些混跡官場數十年的老臣?你只要把軍中事務熟悉了,把這些事務擺在眾人面前看即可,該如何做,要相信朝中諸公。接下來的幾個月,凡是參贊軍事司議事,你都要參與,不需要出什麽主意,做什麽決定,只要把怎麽做事學下來。秋後到樞密院去,把我們帥帳如何議事的,搬到那裏!”

這件事徐平本來是想讓王凱去做的,他是開國大將王全斌曾孫,不過因為王全斌平蜀後貪暴嗜殺,激起民變,因此被貶,他們家沒有成為曹家那樣的世代勛戚。王凱是在寇準知永興軍時,因為蹂躪民田,被捕到官,寇準念他功臣之後,補官出仕的。王凱治軍紀律嚴明,本人不貪財,善待士卒,是徐平在秦州的好幫手。但他在朝中的勢力太弱,沒有別人扶持,很難幫上遠在西北的徐平。想來想去,徐平還是決定讓李璋回朝,把秦州作戰的決策機制和過程擺到朝堂上去。怕人暗地中傷,徐平沒有天大的本事阻止這些,只能把事情擺到明面上,明來明去自己輸了那是無可奈何,誰也怨不得。

這是一個劇變的時代,大量的寒門子弟通過科舉進入官場,並且成為朝政中堅。只要徐平做的真正是對的,並不需要擔心沒有人支持,一如他在三司做的那樣。

呂夷簡已經垂垂老矣,哪怕廣布黨羽,也已經不能在朝廷上翻起浪花來,更不要說實際上他現在跟徐平相互扶持,相互利用,鞏因自己的地位。真正對徐平造成威脅的,還是三衙中的那些世代將門,而李璋趙禎表弟的身份,正好是那些人的克星。

李璋默默地點了點頭,秦州一年的打磨,他不再是那個被趙禎一直攏在身邊的小軍官了。朝中的事他或許不熟,但說起軍事,回到京城他可以算是個明白人了。

徐平舉起酒杯一飲而盡,站起身來,到亭邊看著周圍的群山。一個人要改變一個時代談何容易?要想真地做出一番事業來,單靠個人奮鬥是不行的,終究還是要改變時代的潮流,引領一群人跟著自己一起前行。

這是一個人心思變的時代,各種人才層出不窮,只要你真地做對了,不需要擔心找不到同路人。不需說徐平,後來的王安石都能掀起滔天巨浪。現在的徐平已經立下了足夠的戰功,證明了自己,不需要再乞求別人明白自己。他現在只要把秦州做的事情展示給天下的人看,這些仗是怎麽打贏的,戰功是怎麽得來的,自然就有別人跟在自己身後。

入了官場,誰不想升官?誰不想建功立業?徐平給別人指出了一條明路,就有人打破頭向這條路上來擠,縱然有阻礙,縱然有波折,這浩浩湯湯之勢卻不可阻擋。

或許,這一場徐平本來不想打的卓羅城之戰,意義遠超了他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