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2頁)

想了想,徐平道:“還是算了,不要讓任福預先架橋。終究不是我們所管的軍隊,要留有余地。北邊有桑懌三軍堵著,山路行軍不便,昊賊又能跑哪裏去?”

說完,徐平又道:“任福是馬軍都虞侯,若僅以軍職論,除夏太尉外,兩路之中以他最高。行軍作戰,最忌令出多門。告訴任福,如果環慶路也派了兵馬,皆暫時歸他節制。讓環慶路兵馬駐乾興、天聖三寨,互為犄角,堵住番賊山中北去韋州的道路!”

“這——”王凱猶豫了一下,“那兩路的兵馬並不歸都護節制,下這樣的軍令有越權之嫌。我們傳令任福,是有韓經略來書,環慶路卻無此便利。到時軍前,任福以都護軍令去管環慶路的兵馬,他們不聽指揮怎麽辦?戰後無法分說清楚。”

徐平嘆了一口氣:“他們聽了我的,出了簍子我自己去向朝廷交待。如果不聽,放跑了昊賊,戰事就會遷延下去,多有變數。我為一路之帥,自然該有帥臣的擔當,不能瞻前顧後,致使戰事不利。你只管給任福擬軍令,讓他權領鎮戎軍所屬全部城寨兵馬。”

軍隊作戰,最怕的就是令出多門,這一個軍令,那一個軍令,還互相矛盾。不但是讓前線的將士無所適從,戰後功過還說不清楚。任福是涇原、環慶兩路除夏守赟外軍職最高的將領,當然要以他為主。這樣做倒不是徐平越權,緊急時刻,他這樣做並不犯忌諱。現在朝廷的主流意見是給前線將帥更大的權力,而且越集中越好,當然最重要的是打勝仗。

任福爭功好勝,但他也確實是老於軍伍,而且勇猛善戰,在鎮戎軍一線是最合適的前線指揮官。徐平不但心他的指揮會出問題,擔心的是他能不能把多支軍隊捏到一起,配合起來堵住元昊。正是因為任福沒有這個威望,徐平才不惜擔上越權指揮的嫌疑,以自己的名義把所有前線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