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2/2頁)

以大宋的經濟實力,只要能轉化成軍事實力,用錢砸也能把周邊的國家砸死。而徐平是從三司使任上到秦鳳路,三司中全是他的舊部同僚,他自己又是這個時代最能夠賺錢的人,隴右軍中人缺,錢卻從來不缺。這一段時間,就有五六千輛馬拉大車進了葫蘆川,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地從隴右運來。徐平大軍進涇原路,是自備軍糧,連糧草都沒有從本地征調。涇原路本地兵馬對隴右軍服氣,不只是他們能打,還有這方方面面。

等到龐籍到了沒煙峽,徐平與他會合,一起前往鎮戎軍見韓琦。

設立軍法司,就是要單獨出來這麽一個相對中立的機構,不要一切都由前線主帥一言而決。這個時候,這樣做的好處就顯出來了。

戰爭結束,總要論功過,如果由徐平和韓琦來總結誰對誰錯,事後總有人不服氣。軍法司不隸隴右都護府,偏向台諫系統,由龐籍出面,徐平就輕松多了。不管是誰,包括三衙的將領,對此次戰事的總結有意見,自己去找台諫官員,不要來找徐平。以台諫官員的尖牙利齒,三衙將領有沒有勇氣去跟他們爭是非實在難說的很。哪怕他們不說話,只怕台諫官員也不會放過,這次葛懷敏的表現實在太過惡劣。

對徐平來說,對於參戰的將領哪個該罰,哪個該賞是次要的,照章辦事就好。最重要的,是對此次戰事進行總結,特別是兩位管軍大將和耿傅的死,一定要理清楚,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按照戰前安排,這種事情是不應該出現的,根本就是一場鬧劇。

呂夷簡劄付兩路,一起出兵合圍元昊沒有錯,最後的結果也達到了原先的預想。惟一不足的就是又陷了兩位管軍大將進去,不過這兩人卻不是在前線拼殺而死,而是被葛懷敏活活坑死的。

在徐平眼中,葛懷敏這種人為什麽能夠做到一路主帥不能深究,也無法深究,不管到了什麽年代,這種事情都無法避免。要搞清楚的,是為什麽他一個人犯渾,就能牽連這麽多高級將領陷進去,制度上為什麽無法避免。如果葛懷敏是在隴右軍中,他是沒有如此胡來的機會的。以他的身份,在制度的約束下,還是會成為一個中規中矩的將領。

徐平所要的軍制改革,改的就是這一點,讓制度約束住人。用制度選拔優秀將領固然重要,但用制度約束住將領,不致於一將頭腦發昏,連累全軍,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