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我有一計

劉六符回朝之後,耶律宗真立即帶著王庭西遷,並加緊派人探聽宋與黨項的戰事。

隨著得到的消息慢慢增多,眾大臣日夜議論,形勢漸漸明朗起來。本來把大宋的威脅當一個笑話的耶律宗真,再不敢掉以輕心,越向西走他越是明了事態的嚴重。

契丹在與大宋的對峙中占據絕對優勢,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處在戰略攻勢的地位。在邊境地區,契丹只以十幾萬的常備軍,便就牽制了大宋五十萬的禁軍主力。整個邊境地區契丹都是進攻方,十幾萬常備軍,不管從哪個方向進攻,宋軍應對起來都很艱難。

不是禁軍五十萬打不過契丹的十幾萬,而是因為宋軍要分為河東、河北兩個戰略方向布防。這兩個戰略方向,不管哪個被契丹突破,都會迅速威脅開封。漫長的邊境線,機動能力的巨大劣勢,使宋軍必須以數倍兵力來對沖契丹的軍事壓力。

如果宋軍進攻,即使不顧一切五十萬大軍合兵一路,不說後勤無法保障,進攻也會被機動能力強的契丹軍隊遲滯。而一旦進攻不利,契丹可以迅速動員出數十萬大軍,五十萬禁軍的數量優勢也會很快喪失。這是戰略上的劣勢,很難改變。

而當大宋滅掉了黨項,在陰山下開辟出第二戰線,就完全不同了。

東線和西線相距數千裏,契丹的機動能力再強,也無法做到來去如風。這個時候大宋就具有了內線優勢,可以關洛為中心,協調兩線作戰,人員和物資的調配都比契丹容易得多。西線陰山一帶只需出動少量軍隊,契丹就要以大軍應戰,東線就不再是十幾萬軍隊就能夠守得住了。這個局面,就變成了雙方國力的比拼。

契丹憑什麽跟大宋拼國力?喪失了戰略優勢,人力物力契丹都處於絕對劣勢。

耶律宗真要去陰山跟徐平打一仗,試一試雙方現在的軍事力量對比。這一方略定下來後,後續的一系列問題都浮出水面,讓耶律宗真竟然打起了退堂鼓。

最重要的問題是,耶律宗真要帶大軍去陰山,與大宋河東、河北路對峙的軍隊不但不能抽調,還要加緊補充。不然其國內進行一次動員,隨著去了陰山,幽州和雲州的契丹軍隊喪失了後備力量,十幾萬就真地是十幾萬了。這個時候五十萬大宋禁軍就戰據了數量上的優勢,不會再老實在南邊看著,很可能會數路齊出突擊幽州方向。

這跟耶律宗真打黨項不同,黨項本來就在跟大宋開戰,能夠動用的軍隊有限,耶律宗真只以自己王庭的直屬軍隊,加上西線的一部分部落軍就足夠。幽州方向不需增兵,後續的動員能力還在,跟黨項打了幾年的宋軍也無力北攻。最關鍵的是,不管對黨項作戰是勝是負,黨項都無力威脅雲州,不需要在那裏布防大軍。而去面對剛打了勝仗的徐平隴右二十萬大軍,耶律宗真的王庭直屬軍隊是遠遠不夠的,他需要有二十萬以上的戰兵,再加上各種輸運糧草的附屬軍隊,已經接近契丹的國力上限。而戰後,還要重兵布防。

要去陰山,耶律宗真需要向各個方向增兵。確保河北方向的宋軍不會乘虛而入,確保河東路的宋軍不會配合陰山宋軍合攻雲州,常備軍要翻上幾番。

到了這個時候,契丹的君臣就已經明白,他們開始以為只是小打雙方試探一下的陰山之戰,實際需要契丹傾全國之力。

宋滅黨項,駐大軍於陰山之下,把與契丹的戰線東西扯開數千裏,由此內線優勢從契丹手中到了大宋手中,雙方攻守之勢已經轉化。燕雲十六州唇齒相依,雲州是幽州的西部屏障,沒了雲州,幽州也守不住。而失掉了幽雲十六州,契丹就被逼出了傳統漢地,重新回到了遊牧政權的地位。對於契丹來說,雲州是萬萬不能丟的。

陰山一戰不管誰勝誰負,只要大宋後續能夠在陰山下維持住一二十萬大軍,契丹就要在雲州周圍重兵布防。大宋在河北路什麽處境,契丹在他的西南面招討司就是什麽處境。

隨著快馬送來的黨項戰情,耶律宗真完全收起了輕視之心。往常點集兵馬,必在秋後開始,不然很多部落找都找不到,這一次契丹卻在尚未入夏的時候便就開始布置了。

契丹並不是一個以契丹人為主的國家,境內契丹人只占不到兩成,人口最多的其實是漢人,其次是渤海人。和平時期這樣的結構沒有問題,比拼國力的時候,就要小心應對了。

耶律宗真一改日日漁獵的習慣,一紮下大帳,便就把眾臣招了過來。

眾人落座,耶律宗真道:“從黨項快馬發來的消息,天都山一戰後元昊一蹶不振,龜縮在韋州再無作為。宋軍席卷黨項已是定局,黨項各地再無戰心。如此一來,宋軍到陰山搞不好會比我們還從容。到時兩軍相遇,他們是以逸待勞之勢,著實可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