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2/2頁)

這種事情是有先例的。鹹平年間康保裔力戰無援,沒於契丹,朝廷以他陣前戰死而厚賜其家。實際上康保裔降了契丹,而且位高爵顯。朝廷為了保存顏面,一直當康保裔已經戰死,所有關於康保裔在契丹的消息都被封鎖。並且康保裔的後人,一直都被重用,完全是當忠臣之後來對待的。稍後降契丹的馮從順、王繼忠等人,也是照此辦理。

如果劉平和石元孫默默無聞地死於異國,那麽這樣的處理徐平也是認可的,他們本身大節無虧,作為死節忠臣並無問題。但現在黨項亡了,他們這些被黨項俘獲的將領,不能再掩耳盜鈴當作是死人。朝廷怎麽處置,非常棘手。

他們沒有投降,重懲徐平不認可。臨陣脫逃的不會受到重罰,反而力戰被俘的不能原諒,這不合理。以後誰還會奮勇殺敵?是不是大戰一起都一哄而散才對?

見劉兼濟一直不說話,吳遵路道:“依現在聽野利大王所說,劉、石二太尉陷身於賊之後,一直堅不肯降,於國無虧。我和徐都護的意思,都是要力辨其功,其過不失大節。昨日徐都護已快馬移文龐軍法,讓他星夜趕到興府府來,處理此事。劉將軍,明日你與我們一起入城,先安慰令兄。讓他和石太尉相信,朝廷會稟公處置的!”

劉兼點了點頭,默默躬身向徐平和吳遵路行了一禮,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興慶府裏不只是劉平和石元孫,打了這麽多仗,被黨項俘獲的宋朝將領不少。他們有的投降了黨項,擔任各種官職,還有更多的人跟劉平和石元孫一樣,苟且偷生,不肯降敵。

投降了黨項的自不必說,徐平可以直接問斬,甚至不需要龐籍來確認。但那些堅不肯降的,則要細加甄別,功過是非論清楚。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再閉上眼睛就是天黑。

被敵人俘虜,有的人是貪生怕死,有的人是身負重傷,有的人是血戰力竭,不應該是同樣的待遇。後兩種人,終歸是無愧於國家,不當受到重罰,甚至該用還是要用的。

此次入興慶府,徐平是以勝利者的姿態來的,不需要再蠅營狗苟,做那些掩耳盜鈴的事情。勝利或許不能代表一切,但卻能夠予人以信心,改變態度。

現在朝廷之中,還是以實事求是對待被敵人俘虜的將領的意見為主。只是注重輿論的台諫言官們,認為陣前拼殺的將士,不能出現被敵人俘虜的事情。戰事不利,將士就應該以身死節,不可苟且偷生。

隨著戰事節節勝利,大宋在軍事上占據上風,這種思想終歸會退潮,大家能夠用更加正常的態度來對待前線戰事。敗了,有的人是不想死,有的人是求死而不得。

讓劉兼濟回去,準備一下明天面對劉平,徐平對吳遵路道:“劉、石二太尉陷於賊而未身亡的消息,雖然不突然,但對我們來說還是很棘手。安道,你認為該如何做?”

吳遵路略微沉吟,道:“依我之見,最好這兩人以及其他力戰之後陷於賊的將士,不要急著回京。先留在西北,立些功勞,將功贖罪,日後回去就容易說了。”

徐平點頭:“此言甚善,我也是這樣想的。西北正是用人之際,所謂知恥而後勇,這些人戴罪立功,想來也能盡職做事。——不如這樣,我們兩人保舉,便以劉平和石延孫分任興靈路的南北都巡檢。我再從軍中抽出人來,幫著他們整訓許懷德原統禁軍。如何?”

“整訓禁軍可是重任,非久歷軍伍的人不能當此任!不知徐都護要抽誰來?”

“以田況為興靈路北都巡檢使,石元孫為副,駐省嵬城,控扼北邊。以種世衡為興靈路南都巡檢使,劉平為副,駐鳴沙軍,鎮撫南邊。清遠軍的禁軍除一部去駐鹽州,分入這兩都巡檢司中,進行整訓。等朝中選派得力官員來,再讓兩將重回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