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使節(第2/2頁)

“不要如此直來直去吧,議和,要照顧雙方臉面。不如這樣,歲幣依然給契丹,但同時讓契丹每年給朝廷提供馬匹,都用助兩朝軍旅之費之名。歲幣買多少馬,你們仔細合計一番,可以讓契丹每年多給兩千匹馬,以贖前四十年我們給他們的歲幣。如此一來,契丹每年都如以前一樣收到歲幣,不失臉面,對內有交待。我們得到馬匹,也不吃虧。”

富弼點了點頭,對身邊的張茂實道:“都護所言,團練以為如何?”

張茂實道:“如此倒也可行,就當是我們每年向契丹買馬,雙方俱不失臉面。只是如此大事,我們決斷不了,當上奏朝廷,恭請聖裁。”

範仲淹在一邊合計,徐平提出這個辦法來,確實是給雙方台階下,比較能接受。不要以為打敗了契丹,他們就會乖乖承認自己實力不如大宋了,條件太過苛刻,可能會逼得他們兇性發作,幹脆打大仗。此時宋軍並沒有準備好,數十萬禁軍面臨著軍制改革,真大打起來後果難料。暫時議和,在邊境保持某種緊張形勢,對內改革軍制,才是穩妥的辦法。

歲幣對宋朝不是太過沉重的負擔,特別是對現在的三司來說,只是一年收入的九牛一毛而已,主要是臉面。但是對契丹可不是如此,白銀不說,絹在兩國的價錢相差數倍,這契丹王庭的一大項收入。斷了歲幣,就是斷了王庭的收入,他們反應必然激烈。而讓他們用馬來換,契丹王室可以把代價轉移到地方,甚至轉移到周邊的那些附庸部落身上,耶律宗真並不會吃虧。以前契丹不向宋賣馬,是因為宋朝沒有牧馬地,馬匹奇缺。滅了黨項之後牧馬地已經有了,再禁止向宋朝賣馬意義不大,他們比較容易接受。

看起來,徐平是真心想跟契丹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