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兩全其美(第2/2頁)

說起安排禁軍士卒入營田務,徐平不由搖頭嘆氣:“現在最讓人覺得難辦的,是想入營田務的士卒,也多是軍中想留下來的人。願意種田過活的,多忠厚老實,哪個軍官不想把這些人留下來?反而是那些不適合在軍營的,怎麽勸都不願意走,最是麻煩。”

幾人深有同感。願意幹活的人哪裏都想要,軍中也想留下來。真正神憎鬼厭,遊手好閑慣了的,地方不想要,軍中同樣不想要,偏偏他們不願意走。在軍營,不管怎麽樣都有一份固定口糧,到了外面可就未必。不管營田務還是三司的場務,再是說得天花亂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幹活多的多得,幹活少的少得,不耕不稼者不得食。

見了幾個人的樣子,趙禎有些著急,道:“軍中兵士,俱都一樣,委實有遊手好閑好吃懶做之徒,終歸少數。這些人也要安排去處,萬不要馬虎大意。留在軍中為害,斷然是不可以的,不然軍中改制會成為空談。不給後路,趕出軍中來更是不行!”

徐平等人苦笑。外朝大臣難不難皇帝先不管,得把他的威望保住,把這些人的人心籠絡住。禁軍,特別是駐開封城的禁軍,閑漢著實不少,趙禎也知道得很清楚。改制為新禁軍之後,這些人絕不許留在軍中,這一點趙禎明白得很。把他們趕出軍營,一定要安置得當,不然鬧出事來不行。怎麽安排,那就不是皇帝操心的事了。

最後,徐平道:“不如這樣吧,把這些不適合在軍中,又無處可去的人,暫時不除去軍籍,別編為一軍。自滑州以下,黃河泥沙年年淤積,如今河道已高於兩岸甚多,下遊又豈能夠不決堤?新沖出的河道,中書派人查探,入海處又已開始堆積泥沙,只怕安穩不了幾年。這別編出的一軍,就讓他們清理黃河水道,不要再成大災。具體辦法以後再想,由三司拿出一些錢來,先把這些人養起來。”

只要上遊的泥沙不斷,治理黃河就無法一勞永逸,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讓除役無處可去的禁軍士卒,先做這一件事,用幾十年的時間,把問題解決掉。等到這些人和他們的子孫後代習慣了地方生活,慢慢引導到其他地方去。那個時候,治理黃河就交給地方上就好了。惟一的問題,就是三司要在以後的數十年中,每年編列一筆數目不菲的治河經費。

想了一會,杜衍道:“如此做也不是不行。治河花錢再多,還能比養軍更多?便從孟州一直到河口,編成一支治河大軍,設一提舉官員,安置無處可去的禁軍士卒。”

趙禎道:“如此可行。若三司錢糧艱難,可從內庫助一些。”

說完,趙禎熱切地看著幾位宰執,想讓他們謝一謝自己。卻不想徐以下,幾個人都沒默不作聲,沒那個意思。

把人從禁軍中剝離出來,用於治河,自然就成了廂軍。廂軍的待遇比禁軍差,但為了安撫人心,中書不會降他們的俸祿。三司的錢沒有省下來,真正省錢的,是從此不用給他們發賞錢了,省下來的是趙禎內庫的錢。惡人由宰執們去做,省了趙禎的錢,他拿內庫的錢助三司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憑什麽要謝他。

趙禎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尷尬地笑了笑,沒有再提。道:“提舉河事必須重臣,朝中誰可當此任?”

杜衍道:“王沿曾與昭文相公一起相度導洛入汴,當時或有小錯,此時卻為行家。”

提起王沿,包括趙禎在內,一起看著徐平。當年兩人一起勘探河道,不少矛盾,最後王沿鬧得灰頭土臉。現在徐平做到了宰相,不知怎麽看當年的這個老冤家。

徐平笑了笑:“此一時彼一時,王沿先到嶺南,再到西北,所到之處有政聲。可招其回朝,若對河渠事真個熟悉,自可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