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讓人淚流滿面的離家遠行

大唐地域廣闊,南至嶺南,北到漠北,囊括遼東,俯視西域,十二個道的土地加起來何等浩瀚,想要舉國同時開啟科舉只有一個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約定一個時間,然後用飛禽傳書通知。雖然各地得知消息的時間有早有晚,但是開啟科舉的時間必須一致。

幾千名紅翎急使並非通知消息的主力。

這一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不斷大聲呼喊。

皇帝給眾人的命令是能跑多遠就跑多遠,能喊多大聲就喊多大聲,要讓更多臣民知曉此事,要讓科舉的風潮湧動沖天。

真正負責通知消息的是飛禽傳書,早已在今晨天剛亮的時候放飛出去。

天下十二道,三百六十州,一千六百八十縣,六萬多個已經建成的鎮子,然後是數之不清的散落百姓村莊……

六天時間過去,整個大唐皆知消息。

“於貞觀十二年九月九日,舉國同時開啟鄉試,科場設在附近建鎮之中,由鎮級官員組織監督,東北研究院的士子作為閱卷,望天下臣民早做準備,送家中學子上路前往科場,寒門難得讀書貴,科舉風雨不能擋!”

這是正式的朝堂聖旨,類似於後世的開考通知,只不過這個通知是用飛禽傳書發出,所以天下各道接到消息的時間有所不同。

但是不管如何,六天時間終於所有人都得到了消息。

於是,萬千學子舉步上路,踏上了征戰科舉的人生征程,鄉試只是開始,過關才能繼續,唯有過關斬將一路向前,才能最終聚集京城終極一試。

……

大唐東方,山東各地!

山東並非大唐富裕之地,相反民間生活略顯疾苦,然而畢竟是孔孟史書之鄉,所以民間貧寒之家多有讀書者。

這一日,清晨!

“娘親,孩兒去了……”一個約莫十三四歲的小童,獨自背著一個沉重的大包裹,他站在狹窄的小路上回頭而望,仍舊看見破敗的村口處全都是人。

全村四十七戶,二百二十三口,無論男女老少,全都送他科舉出行。

有位老大娘滿臉風霜,忽然遙遙對著小童大聲道:“娃娃,好好考啊,路上不要節省吃喝,把咱們給你準備的吃食全吃掉,吃飽了肚子才有力氣,有了力氣才能寫出好的詩文……”

山村窮苦,在百姓眼裏吃喝乃是大事,這位老大娘的叮囑很平凡,然而平凡的語言卻最寶貴。

全村一起努力,積攢了一個大包裹幹糧,這是送給村中唯一學子的資助,要讓孩子在求學科考的路上不能餓著。

小童忽然覺得眼中酸楚,有種叫做淚水的東西模糊了視線。

一人去考科舉,全村動員相助,大家太窮了,只能每一家節省一點點口糧給他做盤纏。

身後的大包裹很沉重,裏面裝著劉家省下來的面餅,裝著李家剛煮熟的野鳥蛋,裝著老大娘從山上挖來的山藥,裝著小花兒妹妹最喜歡吃的煎餅……

小童淚水模糊,他再次看了一眼站在村頭的百姓們。

李大娘,王老爹,從小一起玩的鐵蛋哥哥,住在家旁邊的小花兒妹妹……

雖然淚水模糊眼簾,然而鄉親的音容笑貌卻清晰出現在腦海,最終所有鄉親的音容笑貌漸漸消失,變成了一張飽含期望面帶滄桑的臉。

那是他的娘親!

小童忽然放聲悲號,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他大聲哽咽道:“娘親,孩兒去了,西府趙王賜下機會,天下寒門再啟科舉,此去孩兒必然奮勇爭先,要給娘親博一個科舉童生的榮耀……”

由於隔得老遠,他娘親並不能聽到小童說了什麽,但是母子之間隱約有種天性,只見那個含辛茹苦的女人遙遙不斷揮手,大聲道:“兒子,好好考啊!”

好好考啊!

多麽簡單的話語!

然而就是這簡單到極致的話語,卻包含了窮苦百姓最大的希望。

科舉選拔士子,天下寒門皆有機會,這是不需要去投奔大家世族就能逃脫苦海的機會,也是能讓自家孩子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機會。

小童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忽然咬牙從地上站了起來,他再次看了一眼村口眾人,毅然轉身朝著遠方奔跑。

日光浩浩之下,照出一個略顯單薄的身影,小童背著一個大包裹發足狂奔,口中不斷發出嗚嗚嗚嗚的悲號。

……

大唐西北,隴西荒涼。

黃土高坡此時尚且布滿綠植,並非後世那種一望蒼涼昏黃的顏色。

山林溝壑之間,也有小童踏上征程。

這次卻是三個小童,在一個少年的帶領下背著包裹。

身後是一條泥濘的土路,剛下完秋雨顯得特別濕滑,然而無數百姓正站在村頭遙遙相送,有人高聲渾放在唱送行的歌。

三個小童淚流滿面,少年同樣淚水沾襟。

他們陡然一起回頭,噗通噗通跪倒在泥濘的大地上,四個孩子嚎啕放聲道:“娘親,諸位村中父老,我們去了,去科場之上博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