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賢妻(第2/2頁)

楊豐的戰略實際上是原本歷史上天寶十三年的進攻。

那一次嶺南經略使何履光和李宓率領的唐軍也是兵分兩路,李宓從劍南方向進攻,何履光率領嶺南軍主力從安南也就是楊豐路線北上,在紅河航運的起點步頭,也就是現代的個舊一帶進軍南詔,李宓攻太和城的屏障龍首關,何履光攻龍尾關,結果李宓洱海大戰慘敗身死,何履光卻攻破龍尾關進抵太和城。

但沒什麽卵用。

因為他就那麽萬把人,本來就是一支偏師而已,主力敗了他一支偏師深入,孤零零闖到人家都城外,結果只能以悲劇告終。

而李隆基采納楊豐的戰略取消了第二次進攻,於是那三萬唐軍不用死了,另外加強了南線,而且給南線塞過去一個經驗豐富的名將,這個名將有豐富的山地戰經驗,帶著他給特別繪制的南詔地圖,帶著他給編寫的亞熱帶作戰手冊,還帶了一堆驅蟲防蚊防疫病藥方,甚至還帶了幾張神臂弓和制造方法,尤其是還帶了以鹽換人頭的毒計,最終能打成什麽樣就不知道了,反正楊豐囑咐高仙芝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退,最重要的就是在步頭修築一座真正的要塞,然後留下精銳駐守並保證沿線航運暢通。

打南詔很難一蹴而就。

再強的軍隊到了那鬼地方戰鬥力暴跌一多半,炎熱潮濕毒蟲遍地的幾百上千裏崇山峻嶺走完,還能保持一半戰力那是奇跡。

步步為營才是王道。

楊豐給高仙芝支的招就是步步為營,先在步頭築城,閣羅鳳來進攻就以防守消耗其力量,反正後面有水運支撐不用擔心物資供應,防守總比進攻要輕松,一水神臂弓加持幾千人足夠守住,閣羅鳳的南詔軍總不會比仙人關的金軍更強吧?

實際上閣羅鳳也不可能進攻。

築起步頭城就可以沿著建水,曲江這條線不停向前,修路築成,一步一城推進到昆明,同時揮舞食鹽吸引周圍山民加入大唐陣營,讓他們去獵閣羅鳳部屬山民的頭,然後拿頭來換對這些山民無比寶貴的食鹽同時屏障側翼……

無非給他們的首領封官而已,一人先來個有名無實,純屬虛構的公啊侯啊之類。

只要把城築到昆明,這場戰爭也就勝利一多半了,那時候閣羅鳳如果老老實實認輸還好,不認輸的話就繼續這麽玩,以食鹽控制周圍山民防止他們加入閣羅鳳陣營,保證步頭到昆明的陸路暢通,甚至雇用他們來為唐軍築城,同時向昆明城不斷移民充實滇池周圍,繼續以昆明為起點步步為營向大理進軍。

閣羅鳳核心領土就洱海周圍。

唐軍第三次進攻李宓是繞洱海從北向南攻龍首關,也就是洱海北端上關,遺址還有甚至抵抗過推土機,何履光是攻龍尾關也就是大理市區,兩關中間洱海西岸百裏平原就是閣羅鳳的核心土地,而南詔其他各地都屬於被他征服的部落,這些部落沒有什麽忠誠可言。閣羅鳳也從沒指望在洱海以外擊敗唐軍,他每一次都是收縮回洱海周圍以逸待勞等著唐軍,那裏一邊是山一邊是洱海,上下兩關一鎖中間就是安全的,只要唐軍曠日持久消耗在上下兩關不用他打,光瘟疫就足夠讓唐軍崩潰。

既然這樣根本沒必要按照他的心意來進攻。

至於李隆基要戰果……

難道那些被唐軍占領的土地降伏的部落不是戰果?

弄一堆酋長跑長安去給他歌功頌德一下,再給他看看大唐地圖上增加了多少土地,新建了多少城池這就足夠了,他不會在意別的。

實際上楊豐也不認為閣羅鳳能撐那麽久,只要築城到昆明,只要在食鹽的引誘下那些被他征服的部落紛紛倒戈,他這樣的聰明人會知道怎麽做的,他本來就沒想過和大唐血戰到底寧死不屈,說到底他就那點本錢,唐軍可以一次次不停進攻,死傷數萬大不了再派數萬,但他只要死一萬就該眾叛親離了。

南詔內部惦記他的人可比唐軍的進攻對他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