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進擊的大宋(第2/2頁)

好在緊接著宗澤的兒子宗穎就率領一支後續援軍趕到。

而中山解圍後河北還在金軍控制下的也就只剩下真定,這一帶金軍也全部收縮進了真定,這裏就卡在井陘道口,金軍必須得堅守的,所以這裏少不了是要打的,宗澤所部一批批不斷到達,他以騎兵在北阻擋金軍南下增援,以步兵圍真定攻城,同時招降河北的那些潰兵和群盜,一同加入到對真定的圍攻。這場可以說河北路的最後一戰估計還得打些日子,畢竟他還得先把攻城器械造出來,雖然真定城內的金軍實際上只有幾千人,剩下全是他們扶持的偽軍,但宗澤所部戰鬥力也是各軍墊底的,甚至城內金軍騎兵還出來搞過反擊。

不過他的勝利只是時間問題,等配重投石機造出來,那些金軍也就蹦噠不了了。

關中戰場和楊豐猜的一樣。

完顏希尹得知粘罕全軍覆沒以後毫不猶豫地棄河中退守平陽,但在宋軍收復威勝軍的消息傳到後,他又以最快速度棄平陽北撤霍邑,並且他本人直接撤回太原,以霍邑為前沿,以陽涼南北關,也就是陰地關和冷泉關夾中間雀鼠谷靈石這條戰略通道為屏障固守晉中,擺出了一個西起霍邑東接威勝軍南關再到榆次再到真定的防禦圈。很顯然他們舍不得太原,畢竟這已經是理論上他們從北宋奪取的最後一塊富饒土地了,而且一旦沒了太原,那麽宋軍肯定要全線向北,然後幽雲十六州都很危險了。

而完顏希尹收縮戰線同時,劉光世和翟興的聯軍毫不客氣地一路光復下去,搶在陜西其他各路軍頭前面一直光復到了平陽。

於是這場大功就輕松到手。

其他那些軍頭們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經進平陽了,而且和金軍後衛發生小規模交戰,有王德這樣的猛將自然大捷,然後又快快樂樂拿著金軍人頭報功了。

不過劉光世緊接著就得到他的新職位,他和王德帥領所部向西增援隴右,楊豐在秦鳳,熙河,涇源,環慶四路設一個置制使,由他來當這個置制使,然後反擊並奪回之前被西夏侵占的土地,後者差一點打下固原打開通往關中的道路,只不過被曲端在固原頂住了,實際上西夏還在河東路攻陷了西北角一小塊。

話說劉光世打仗的確不行。

可他在協調各軍這方面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而楊豐要的就是有人能去協調各軍,這四路又不是沒有能打的,再說劉光世還帶著王德呢,王德老家就是秦鳳路通遠軍,一般來說只要有王德在身邊的劉光世就算是打敗仗,也不會是真正的慘敗。更何況那裏還有曲端,還有曲端手下的吳玠兄弟,實際上一個曲端就足夠,這個被文官弄死的家夥已經因為守鎮戎軍之功被升任涇源路總管,劉光世就是帶著聖旨去的,原總管席貢因為範致虛勤王時候居然膽敢不參加而被革職。

話說這四路有的是能打的,但他們需要一個都能接受的統帥來協調。

劉光世就很適合這個角色。

這樣河北,河東,隴右三個戰場的部署都確定,而剩下就是對幽州或者說大宋燕山路的進攻了,不過這場大戰就用不著國師親征了,國師接下來最重要的還是內部改革尤其是各地的農業普查,而對燕山路的進攻由新的燕山路制置使韓世忠全權負責,他參加過上次復燕之戰,而且之前也一直在河北駐守,他是最適合這個職位的。

至於張俊則接替劉光世。

職位是永興,鄜延兩路制置副使,正使是折可求,但張俊本身是重新整編的國防軍第六軍都指揮使,他們負責從靈石及離石兩路攻太原。

主要是張俊身份太低,無論過去官職還是家世和劉光世都不是一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