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探視、再見(第2/3頁)

難怪賈府上下都喜歡她。並不僅僅是因為她的美貌。待人接物都很妥當。

素雲就將賈環來看賈蘭的事情說了。李紈就笑道:“倒要謝環兄弟。蘭兒早起在院子裏讀書染了風寒。請太醫來用了藥,這會子已經退熱,還要在養幾天。”

賈環一聽就知道怎麽回事。他在書房小院裏晨讀,賈蘭在家裏晨讀。因季節變化所以感冒發燒。

李紈看似是賈府裏的大善人,從不惹是非,口碑極佳。但賈環卻是知道她內心是個要強的人,就指著賈蘭將來高中。受封命婦時,鳳冠霞帔。

賈母臨終時囑咐賈蘭道:“將來你成了人,也叫你母親風光風光。”就是這意思。

封建時代的寡婦,改嫁什麽的,就不要想了。也只有含辛茹苦的撫養兒子。等兒子有出息,才有風光、臉面。才不用小心翼翼,才能像正常人一樣活著而不受非議。

賈環心裏湧起對她的同情。正如李紈的判詞所言: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賈蘭高中之後,就是她油盡燈枯,命喪黃泉之時!

這是封建禮教在“吃人”。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裏面對此批判的入木三分。

賈環坐下來,喝著素雲端來的茶,說道:“我說一句大嫂不愛聽的話。讀書人三更起五更眠,頭懸梁,錐刺股,都是常事。但蘭哥兒到底是年紀小了些,並不適合苦讀。再等幾歲最好。”

李紈嘴角就掠過一抹譏諷之色,喝著茶,沒說話。她是前國子監祭酒的女兒,家裏是詩書傳家。姐妹們都能識字斷文。她已故的丈夫賈珠是秀才。讀書的事情她不比賈環懂得多?

賈環什麽人,只看李紈的表情就知道她沒聽進去。到底是交淺言深。

賈環心裏自嘲的一笑:你同情別人,別人未必要你的同情呢!想了想,說道:“我明日就要出府去聞道書院讀書。我和蘭哥兒名為叔侄,實為同學、朋友。我有幾句話,請大嫂轉告蘭哥兒。身體是學習的本錢。身體好,才能耳聰目明,腦筋靈活。蘭哥兒有時間可以試試我這個法子:飯後不要坐,要走百步。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不要每天久坐在書桌前。學習要花苦工。但重在效率,不在時間。”

說完之後,賈環不管李紈聽進去沒有,就站起身,拱手一禮,準備離開。他來看望生病的同學,盡同學之誼。李紈不聽,他不強求。

“啊?環兄弟要出府讀書?”李紈微征了幾秒,挽留道:“環兄弟再坐一會兒。”又吩咐翠雲去拿了賈府裏上佳的糕點、時令的果盤來擺開招待賈環。

賈環點頭道:“嗯。林先生辭館,我打算去聞道書院讀書,繼續學業。”

李紈笑著道:“環兄弟真是刻苦。蘭哥兒還小,我是舍不得他出府讀書。還不知道老爺是請否會請塾師。”

賈環知道賈政一兩年之內不會再給兒子、孫子請塾師。但不好明說。

李紈略顯殷勤的遞了一個橘子給賈環,說道:“我耽擱環兄弟一些時間。剛才環兄弟的一番話很有道理,能不能再說的詳細些呢?”

誰的兒子誰心疼。賈蘭生病,她焦慮的整晚都睡不著。賈環說的調養的法子,似乎很有幾分道理,她想要聽一聽。在賈環面前也就放低姿態。

賈環對養生之道並不怎麽在行。現代社會對青少年,其實提倡的是勞逸結合。老年人自然又是另外一套。另外中醫講究,依照季節來吃飯菜,講究不要暴飲暴食等等。

賈環和李紈說起養生經,一旁的秦可卿,一雙清水般的明眸好奇的打量著瘦小的賈環。她和王熙鳳交好。鳳姐兒最近郁郁不樂。她對賈環可沒什麽好印象。

但今天聽賈環說這一番話,真是個明事理的人。而且似乎,他懂得很多呢。

賈環和李紈聊了一會養生的話題。李紈不好意思剛問完就把賈環打發走,那太功利,轉而就和賈環談起賈蘭的學習進度。賈蘭目前學到了《論語》。

賈環道:“朱子有言,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古人讀書是先從五經開始,自從朱熹為四經做注,認為讀書應該循序漸進。先讀大學,再讀論語、孟子、中庸。這也是塾師們通常采用的順序。

賈環接著道:“蘭哥兒讀論語,我倒是有個建議,不要按照順序去讀。而是要將論語裏面講‘仁’、‘德行’、‘君子’、‘小人’分別抄錄出來,匯總了來讀。這樣有助於理解。”

對賈環而言,他三觀早就形成,無需這樣。但對賈蘭來說,要領悟孔子說的話意思,就要通篇連起讀。

李紈的臉色再次變化,略有些震驚的看著賈環。她在讀書的事情上是有點自負的,自認為能督促好賈蘭,但聽過賈環這番話,才知道她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