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一月文會(上)七子爭鋒(第2/3頁)

講堂裏的眾人,對出自本講堂的賈環、衛陽都不看好。實在是內舍、上舍都是書院的精英弟子。

易俊傑喝了口茶水,心裏也略微有點可惜。賈同學學習用功之刻苦,他們都是親眼所見。早起晨讀,晚間勤學。據說已經有兩月余,風雨無阻。

天道酬勤啊!

易俊傑咳嗽一聲,接著講:“內舍甲班一人:鳳雛龐士元。與三國古人同表字。長的雖然比我們醜一點,才華卻比我們高一點。童生功名。是內舍甲班中的佼佼者。他有希望,但比羅君子希望小些。”

有人不解的問道,“易同學,這是何故?”

易俊傑道:“才華高絕者,往往心思跳脫。鳳雛見識多廣,學問廣博,策論一流,但是論經義的功夫,未必比羅君子等人強。”

易俊傑說的都是個人的外號,但在座的學子自然都聽得懂。

易俊傑又道:“上舍兩人:喬厚道,公孫龍。喬厚道上上科過了府試,卻在院試折戟。這三年多以來厚積薄發。去年十月考入上舍。位列第五。他今科是有希望進學。今年的院首,他能和公孫亮爭一爭。公孫亮,其人如龍。這沒什麽好說的。我們山長的得意弟子。常年穩霸著我們書院上舍第一。十八歲還未進學,實在是運氣不佳。”

“哈哈。”說起公孫亮,眾學子都哄笑。在聞道書院呆得時間長些都聽過這位公孫龍的故事:

他十四歲來聞道書院讀書,天資卓絕,被譽為讀書種子。山長張安博收為入室弟子,親自教授。15歲下場,密雲縣縣試案首,卻折戟在順天府府試。原因是吃點心時,不小心將卷面汙了。

要知道縣試案首可是保送生,順天府知府、提學大宗師會欽點府內各縣縣試案首過關。這是科場通行潛規則。公孫亮到手的秀才功名就這樣飛了。

去年四月再考府試。恰逢京師梅雨季節,他起身小解,因憋得太久,動作過快碰到案幾,墨汁灑在卷子上,再次落第。他去年因山長的要求,沒有參加一月文會,讓上科新晉秀才劉國山得了魁首。今科出來相爭,實力數他最強。

山長怕是也有意培育他的信心。十八歲中秀才正是當時,再錯過幾年時間的話,就有些晚了。

外舍甲班的同學笑談時,最新的題目傳出來了,“修身,立志”。

第一個立論的是外號“鳳雛”的龐澤。

眾人精神紛紛一振。

……

……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好。”內舍甲班的講堂中,十幾名學子相聚,一片叫好,此起彼伏。

狂不狂?很狂,很拽,很裝逼。符合龐澤自信,張揚的性格。語出詩仙李太白的名篇《行路難》。

何以謂理想?就是在現實中實現不了的想法。心中有理想,就有一股不平之氣,就要說出來。不平則鳴!

龐澤引用李白的詩句,是在立志。李白原詩是吹牛逼發牢騷的話。但在龐澤身上就是:說盡心中的驕傲,科場失意的憋悶。

不得出,就要出!

今科的童子試就是化繭成蝶的機會。

“好。”

“先聲奪人。不愧是龐士元。”

“此句至少是一個圈(○)。”

……

……

曲水亭中,其余六名學子為龐澤這一句微微動容。

山長和講郎們並沒有表態,只是在心中評判。只是第一個立論,他們不便點評,否則會給後面發言的弟子帶來壓力。

這時,小胖兄羅向陽起身道:“弟子立論:吾日三省吾身。”

儒家學說,若是以修身而論,當以論語中論述的最多,最完善。這是曾子的原話。羅向陽知行合一,很有儒者風範,這一句令不少講郎頻頻點頭。

原本一臉驕傲的衛陽微微變色。今日方知書院裏臥虎藏龍。羅向陽的修身之言,比龐澤的立志更勝一籌。

陳嘉運同時如此。

等衛陽、陳嘉運說過後,這兩句都是平平。喬如松跪坐在榻席中,沉穩的道:“弟子立論: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這句話語出《周易》。五經之一。文王厄,而演周易。周文王也被視為儒家先賢。這是理學的傳承脈絡。

山長張安博擊節贊道:“善!”

賈環心中震驚。其實,修身、立志這個話題很明顯是林講郎幫他爭取的。還是借助於他的立志求學詩的輿論。但書院中這幾名學子都是強手啊。

立論不是吹牛。否則,你來一句:橫渠四句,我來一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這文會還怎麽開?而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在座的都是書院的精英弟子,山長和講郎們怎麽可能不熟悉各自的性格、經歷呢?

比如,其他人要是學羅向陽說“一日三省”來修身,書院的講郎們怎麽可能會相信?怕是要斥責“弄虛作假,人品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