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人或為魚鱉(四)(第2/3頁)

聞道書院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書生。如果斷糧,在饑餓的驅使下,這超過300名的青壯男子將會書院帶來極其慘烈的後果,有著無法承受之重。

明倫堂爆發了激烈的爭吵。但最終方案還是定下來。此時已經是淩晨一點。

賈環、公孫亮、喬如松、龐澤、許英朗、秦弘圖、張四水、衛陽、聞訊趕來議事的羅向陽、柳逸塵、姚緯、易俊傑、都弘圍坐在一圈。大家都是神情疲倦。

有的人已經躺在被子上睡著。有的倚在廊柱上打瞌睡,有人去遠端的火堆邊烤衣服回來。安安靜靜的,沒人說話。

他們將引領著聞道書院的六七百人的未來。死與生,成與敗,血與火。明天抵達潭柘寺後就將見分曉。今晚的這一幕將會銘刻在大家的心中。

公孫亮悠悠的嘆口氣。天地之威,人性之復雜。他感覺到無窮無盡的疲倦襲來。唯一可以信賴的是賈師弟的意志。

賈環思索著,臨睡前對身邊的易俊傑道:“明天早上吃飯前,把韓秀才找來見我。”自主持就救災後,他就沒有再回過寢舍。

以書院八十名弟子作為核心的團隊,外加其他的書院弟子,每時每刻都有人在災民中巡查、講解規矩、聊天、說前途、幫忙、督查。牢牢的掌握著局面。

剛才議事時,主管情報收集工作的易俊傑就在寒梅書院的災民巡查。半路回來參與討論,支持賈環的意見。

“賈兄,你放心,我明早一定把韓秀才找來。”

……

……

天蒙蒙亮,空中飄蕩著雨絲。

明倫堂中,一片繁忙的場景。所有的人都已經起床,各司其職。

賈環在書桌前寫文書,安排著事情:將求糧的結果通知山長、講郎,搶糧的計劃則不用通知,事後好有說法;通知齋夫將早上的口糧增加以及留守事宜。

公孫亮、喬如松幫賈環補漏:要準備哪些東西、工具。行進的路線、熱水、雨具。準備工作一一的安排下去。糧食要搶,但不能硬搶。

在出發之前,賈環要將災民中的青壯年全部帶去。這種“帶出”不能是強迫的。沒有人會願意面對危險。賈環的方法是鼓動。

韓秀才在救災中參與的是宣傳部分,對這份工作他擁有極大的熱情。不知疲倦。數天都沒有休息。他最喜歡給鄉民講解約法三章、講天下大事、講洪水的由來、大罵貪官汙吏,引得鄉民一陣叫好聲。在鄉民中頗有聲望。

賈環見韓秀才是要韓秀才鼓動青壯年同去。

……

……

約清晨8點許,韓秀才穿著灰藍色的直裰,來到書院的正中心明倫堂見賈環。正好,眾人在吃早飯。

賈環坐在書桌邊拿碗喝著熱粥,啃著饅頭。

和賈環說話的衛陽掩著鼻子拿著碗離開。這位京城狂士韓秀才身上有一股子極其難聞的味道。他實在受不了。

韓秀才作揖行禮,“韓某見過賈院首!”秀才不與童生敘年齒,這是科場規矩。但此刻擁有秀才功名的韓謹,心悅誠服的向童生、時年九歲的賈環行禮,口稱:院首。

他本來是來鼓動賈環為懲罰順天府府尹陸新翰奔走。被突如其來的洪水困在聞道書院中。在這七天的時間裏,他見證了一個奇跡誕生。本來應該在暴雨、饑餓中死去大半的鄉民。迄今為止,還沒有一人死亡。雖然他們過的很苦。

他所看到的是:賈環展露出來的無與倫比的才華,令他嘆為觀止、心服口服!

他所想的是:若是朝廷政令通達,何至於天下事如此?若是東林黨的組織有如此嚴密,上下一心,又如何不能上報君王、下安黎庶?

他每天都在觀察、學習、進步。

賈環有點詫異韓秀才對他的稱呼,以及所表現出來的禮節,笑了笑,道:“韓相公客氣了。我找你來,是有事情要和你說。請坐!”說著,邀請韓秀才一起吃早飯。

韓秀才坐下來,“賈院首,叫我一聲韓兄即可。”接過一名同學遞來的一碗粥和一個饅頭。很粗獷的喝著粥,咬著饅頭。

賈環很直接地說道:“書院裏沒有糧食了。妙峰山上潭柘寺的和尚不願意借糧食給我們。我要帶人去潭柘寺搶糧。韓兄在災民頗有聲望,我要韓兄去災民中鼓動。將青壯都帶出去。一則是,保證書院這裏的安全。二則是,要增加聲勢。”

賈環的話非常直白。

韓秀才知道事出有因,當即起身,作揖行禮道:“賈院首放心,韓某一定盡力。”

他本身就個是暴力秀才。別說搶糧吃大戶,當年他還沒入貢國子監時,在家鄉對抗朝廷稅監的事情都幹過。

“好。”賈環一邊吃飯一邊和韓秀才討論起細節。

……

……

一個時辰後,約300名青壯年帶著幹糧,從聞道書院冒雨出發,前往海拔800米的潭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