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名臣風采(第2/2頁)

賈環開出條件,道:“總憲,安置3萬人的話,學生這裏需要至少5萬兩銀子。另外,我希望總憲任命我家山長負責東莊鎮賑災事務。”總督有任命臨時官員的權力。糧食問題,他寧可相信書院自己的采購系統。

齊馳是名臣,能力很強,救災物資有多少心中有數,沉聲道:“本官哪裏有五萬兩銀子給你?最多一萬兩銀子,另外將黃洛鎮中救災的存糧調撥5千石給你。”

說著,看了山長張安博一眼,道:“伯玉兄倒是有個好弟子。但這救災的職位本官卻是不能給伯玉兄。賈小友,本官任命你為京西宛平縣賑災副使。”

他的救災理念:先治水患,再通煤路,最後是賑濟災民。他現在以工代賑,修理河堤。但消化不了如多的災民。東莊鎮這裏有條件賑濟災民,他自然願意更多的災民躲過冬天的雪災。

而京師名儒張伯玉,為今上所不喜。他不會參與推動張伯玉出仕一事。

實際上,朝堂中已經就此事在議論。張伯玉通過軍機處何大學士呈上一個防疫條陳。正在各地推行。他這裏也接到朝廷文書。就他的估計,張伯玉重新出仕的概率很大。

但他是正二品的都察院右都禦史,不會在意重新出仕也必然是正四品的張伯玉的想法。他任命九歲的賈環為宛平縣賑災副使,其實是為賈環揚名。要人做事,自然要給甜頭。

山長張安博輕輕的嘆了口氣,他知道原因在那裏,道:“賈環,你能不能安置得下來?”能救人,還是要救。但他不擅長實務,要聽賈環的意見。

賈環估摸著山長出仕的事情有阻力,便不再糾纏這個臨時官職的事情。掛在他身上也行。書院這裏確實需要一個名分,將現在所有的重建工程都合法化。

但銀子的事情要力爭,賈環道:“山長,安置人口沒有問題,但是沒有糧食和銀子,弟子也無能為力。”又對齊馳道:“總憲大人,學生要5萬兩銀子並非獅子大開口。而是黃洛鎮中剩余的災民中肯定是拖家帶口的人多,這些人,無法創造價值,只能通過賑濟來生存,是非常大的負擔,所以,學生需要足夠的銀子去買糧食。”

齊馳眼中閃過一絲奇色,他關注的是這組詞語“無法創造價值”,沉吟片刻。目視曹師爺。曹師爺出面和賈環拉鋸般的商量了幾個回合,將賑災條件定為:2萬兩銀子,8千石糧食。

這個條件看似優厚,但聞道書院要承擔將黃洛鎮轉移來的3萬人安置下來。這個安置包括今天過冬,以及明年開春的生活。直到夏收為止。

賈環順勢將劉家灣良田的事宜,和齊馳提了提。

齊馳慨然的道:“無妨。由你主持將無主的田地分配下去,然後報到宛平縣衙。若是有權貴來強占田地,你告知本官。本官來處理。”

賈環就愣了下。這畫風不大對啊。齊都禦史的形象,明顯是個官僚。而且是一個有能力的官僚。比如現在,拿大義、官威壓服聞道書院接受災民。

從他的救災方略來看:首重治水,其次復煤。其次安民。他很會做官。深諳官場規則。而從救災的情況看來,他不愧朝廷名臣的稱號,通實務,有手腕。但這麽個人,怎麽都和“剛直不阿”這個四個字不沾邊吧?

齊馳什麽人,在朝堂中打滾多年,一看賈環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麽,怫然不悅,扳著臉道:“本官奉皇命總督處理賑災、治河、民生等事宜。京西大水,數十萬生民死於洪災、流離失所。本官安置流民,是為國家增加稅源。豈會畏懼區區權貴?”

賈環行禮道:“學生慚愧。”

曹、劉、胡、曾、李五名師爺紛紛向齊馳表示敬佩。

齊馳冷哼一聲,交代幾句,就準備離去。眾人一路送過劉家灣,到官道處。

齊馳將留下來負責監督和聯絡的幕僚曹師爺叫到馬車上,面授機宜,“這位賈小友,很有些本事。你要將他賑災的種種手法,最後匯聚一個條陳給我。”

他對賈環說的“創造價值”很感興趣,但作為總督,不可能拉下面向小童生請教。那在士林內,他會被傳為笑柄。但這並不妨礙他偷師。

曹師爺道:“東翁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