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小金融體系(第2/2頁)

易俊傑端著飯盒,笑道:“信,我們怎麽不信?”

姚緯道:“院首,你今天上午的計劃一提擴大糧票的數量,我就覺得你心裏應該是計劃。”

都弘點著輕笑了下,“賈兄,我們倒是想聽聽你的想法。”

賈環微笑著道:“那就簡單的說下。”金融問題解釋起來很麻煩。

從實物的角度來說,2萬兩銀子和8千石糧食安置3萬災民很有點難度。但是如果將這2萬兩銀子拿出一本分作為貨幣本金,發行糧票,在內部流通,足以滿足3萬人的日常需求。而後,再拿出一部分資金來,刺激產品的流動性,引導小鎮內的經濟秩序。

他曾經參與到數個具體的商業計劃中,對銀行的運作流程有一些了解。而3萬左右的小鎮的情況,並沒有現代金融體系那麽復雜。只需要一個大概的設計即可。

簡單的說,從勞動價值論來看,以鄉民、災民、窯工的勞動來創造價值。建造東莊鎮的基礎設施。這裏有一個問題,老弱婦孺是不可能參加建設的。

賈環實際的安排是服務業。小鎮裏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人手。縫補、準備飯食、照顧家禽,木柴,等等。力所能及的力量都可以調動起來。

創造的價值將會通過服務業,以及賈環設計的簡單金融體系轉移出來,用於兌現,和外界購買各種物資、糧食等。假設所有的交易都是同等價值的交換,這就存在一個貿易順差和逆差的問題。

賈環設計這麽一套體系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最終誰來問這個貿易差額買單。如果貿易逆差,那賈環就得負債完蛋。如果是順差,那書院和小鎮的居民都會賺。

鄉民們創造的最大的價值就是房屋、商鋪。第一,因為要安置鄉民住。第二,就是賈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要讓外來的富戶,為貿易差額買單。

那麽,賈環的自信是什麽呢?

很簡單,聞道書院這座重點高中要招生了。水平不夠,想買進來不?歡迎。其次,聞道書院的學子將會允許在鎮中居住,允許外出,想帶美貌的丫鬟來陪讀不?歡迎。

賈環沒有主持災民安置的興趣。這種瑣碎的事務,他將都丟給大師兄公孫亮處理。他接下來,要推動的就是上述的兩件事情。他首先要取得山長的同意。然後,尋找富戶生源。

……

……

賈環那一套框架性的理論體系講出來,書院裏沒幾個人能聽得懂。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執行。

十一月上旬,從黃洛鎮中抵達聞道書院的災民已經達到2.5萬人,據曹師爺說,還有1萬多人。

搞的賈環一聽曹師爺說“大約”、“多”之類的概數就相當惱火。幸好,他做程序員時的習慣還在,留有備用計劃。曹師爺連連向賈環賠罪。這是他的工作失誤。

小波折之後,重建工作持續進行。大量的人力資源推動著重建工作迅猛、飛速的進行。最終,東莊鎮總計安置災民40361人。

山長張安博和宛平縣縣令趙俊博私交不錯。再加上京城中呼籲山長張安博出仕的聲音越來越大。十一月十一日,縣令趙俊博很給面子的將宛平縣的書吏派到東莊鎮登記戶籍、田冊、房契。對聞道書院、鄉民的利益予以追認、確定下來。

十天之後,登記完成時,小鎮裏不知道誰點燃起了鞭炮。空氣裏洋溢著節日般的喜慶。登記戶籍、田冊、房契等事宜的完成,意味脫去流民的身份。重新變回為大周的良民。有家有產。可以憧憬來年幸福的日子。

三天後,一場小雪飄然而來。鎮中略顯冷清。下午時分,書院大街與東莊鎮交匯的路口,一座兩層的酒樓中。二樓的雅座裏,賈環招待來訪的馮紫英吃酒。

賈環提壺給富貴公子馮紫英到了一杯酒,笑著道:“山野之地,沒有美酒佳肴招待,請馮兄見諒。”

馮紫英爽朗的一笑,“賈兄弟說話越發的文雅了。我前兒還和你家東府的珍大哥喝酒,說起你在東莊鎮做的好大的事業。我們這些兄弟,當然要給你捧場。”

賈環微微一笑,品著茶,謙虛的道:“小打小鬧。馮兄是為烏莊頭的事情而來?”

馮紫英是神武將軍馮唐之子,在京城中交遊廣闊。他和馮紫英在龍江先生的酒宴上相識。可沒有照顧他利益的交情。倒是有件事和賈珍相關。

前些時候,劉家灣那裏的良田還真有人來覬覦。來的就是寧國府在香山腳下莊子的烏莊頭。據說和寧國府的大莊頭烏進孝有親戚關系。給賈環命人捆起來抽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