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再談、延期(第2/2頁)

但,他還是想勸勸探春。留在賈府裏,一旦他的“死訊”傳回來,她在賈府的處境就會直落而下。

賈環還沒開口,賈探春豎起手掌,阻止賈環,堅定的道:“三弟弟,你不要勸我。我知道你擔心什麽,我能應付的來。賈府、江南對我一個女子而言,並無區別。重要的是你要好。你去江南從頭開始,少我,也少個累贅。”

賈環手扶著額頭,糾結的嘆口氣。

探春不走,他走不走?他還是想走的。賈府是個“天坑”。有賈府這幫豬隊友在,手裏拿著再好的牌,都會一塌糊塗。除非,他能成為出牌的人,成為代表賈府進行權力博弈的棋手。

但他一個舉人,在賈府裏攫取部分權力是可能的。要成為賈府的旗手,相當困難。賈府在外面頂梁的是賈政和賈赦。

然而,他走了之後,探春怎麽辦?趙姨娘他是不擔心的。好歹有賈政依靠。王夫人不會拿她怎麽樣。探春在賈府裏最大的威脅,其實是她的婚姻。

以王夫人對他的憎惡,估計遠嫁都算是好事。就怕王夫人故意將探春嫁給類似於孫紹組那種人渣啊。

見賈環一臉的糾結,探春笑了笑,鼓勵道:“三弟弟,你不要擔心我。等你在外面做出一番事業後,再回來自有你的一番道理。我和姨娘自然沒事。”

賈環苦笑著搖搖頭。探春還是不大相信賈府會是個“樓塌了”的結局。現在是雍治十年秋,確實也看不出來。賈府現在只是有衰敗的跡象。但要說面臨抄家殺頭這種事,誰都不會去想。

姐弟倆說了一會兒話,外面如意來匯報,“三爺,外頭的小廝說有遵化的信送來。”

賈環道:“我知道了。”和探春說了一聲,去前面院子裏接待信使。信使是跟著山長的一位長隨。賈環在書院讀書時就見過,問明了沒有口信後,當即讓蔣興帶他好好去休息。

賈環則是回到外書房中,裁開信封,取出山長張安博的書信讀起來。

“……書到今生讀已遲。汝年僅十歲即名登桂榜,豈可懈怠。不宜矜持自驕……”

讀完信,賈環嘴角泛起苦笑。山長以為他少年得志,驕傲自滿,想去江南遊玩。而這是荒廢時間,建議他前往遵化,在身邊學習春秋,鞏固知識、文章水平。

但,他真的是不想再科舉了啊。

他現在的問題是:留在賈府裏,還是離開?這是當前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決定著他的前途、命運。但山長卻是來信要他去遵化聆聽教誨,這讓他怎麽辦?山長對他,和對待入室弟子沒區別,待遇和大師兄公孫亮等同。

人情啊,就像一張網。兩年多的時間、生活,讓這張網變得厚實,將他束縛著。他有撕開的決心,但卻要顧忌著親姐、師長的心情、想法。

賈環長嘆一聲,坐在書桌邊,提筆給山長張安博回信:弟子非自傲之人,實有不得已之苦衷,意欲在近期離開京師前往江南遊學。望山長見諒……

賈環沒有在信裏給山長說賈府的前景。山長是個寬厚的長者,不會問他這些細節。而是強調了去江南的必要性。請山長原諒他不能前往遵化繼續學習《春秋》等等。

賈環封好信封之後,將信交給了山長張安博的長隨。這名長隨在離開賈府之後,並沒有立即啟程返回遵化,而是去了一趟權貴雲集的小時雍坊一趟。

小時雍坊因為挨著皇城,距離權力中樞很近,所以倍受權貴青睞。自明朝營建北京城起,這裏一直都是宰輔們所青睞的居住地。

第四天的下午,賈環收到山長自遵化寫來的回信。信中說,如果他不願意前往遵化學習的話,去江南遊學,也不急於一時。請他在京城裏耐心等一到兩個月。屆時,山長會返京,當面和他談一談學業的事情。

都寫到這份上,賈環還能如何?只能等兩個月。兩個月後就是十一月底,接著就是臘月、過年。沒有人會在臘月外出。太不正常。那他預估要前往江南得年後。

賈環禁不住無奈的一笑。

他有點奇怪,山長張安博作為順天巡撫,沒有旨意要進京城肯定不行。但巡視順天府完全沒問題。可為什麽會給出一個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期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