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通家之好(第2/3頁)

……

……

從東陵回來,賈環派了長隨蔣興去東莊鎮給都弘送信。其余的生活照常。而張承劍明顯很興奮,連著幾天在巡撫衙門中處理公文時,聲音都高了幾分,精神頭十足。搞得龐澤、何幕僚、田師爺、左師爺幾人頗為詫異。

“世兄,可是有什麽好消息?不知方便告知否?”下午時分,公堂中,田師爺笑著問道。

張承劍嘿嘿笑著搖頭,“沒有,沒有。”這事不能說。他只能偷著樂。

賈環笑而不語,整理著各地順利興修的進度。他已經收到周掌櫃送來的燒制瓷器的配方。想必張世兄應該也是收到200兩銀子。

恰巧山長張安博與遵化縣的高縣令去縣學視察回來,將張承劍叫到後面小廳裏去訓了幾句。原因是:喜怒溢於言表,個人修養不夠。

《論語·公治長》,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這才是大臣的風範。

這事被巡撫衙門裏傳為趣談。兩天後,朝廷的公文傳到遵化,要求山長張安博盡快前往京城,在朝堂上自辯錄遺舞弊案一事。

這個消息抵達,巡撫衙門頓時忙碌起來。因為,巡撫衙門正在推動各地興修水利的工程,主官去京城及其的影響效率、局面。

張安博決定留下大部分幕僚,以龐澤為首,處理相關事宜,只帶大兒子張承劍和賈環兩人並幾個老仆進京。

十一月的遵化很有些寒冷,夜色籠罩在縣城中。點點的燈火在縣城中延伸開。

賈環應邀到巡撫衙門中張承劍的住處宴飲。略顯陳舊的官舍中,布置的很溫馨。張承劍的小妾置辦了酒菜,一一送上來。都是常見的雞、豬肉小炒。味道適中,很合適。

張承劍笑道:“如雲,且慢走。這是我父親的弟子賈子玉,不是外人。你敬他一杯酒。”

張承劍的小妾是一名二十多歲的女子,身姿偏嬌小,容貌美麗,溫婉的舉起酒杯向賈環敬酒。

賈環連忙起身,喝了酒。他知道張承劍的意思,這是通家之好的做派。不過,他其實很想叫這位女子一起坐下來吃飯。畢竟做飯蠻辛苦的。但這種念頭只能想想。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如此。他要改變,也只能在他自己屋裏改。

如雲敬了酒就退下去。張承劍很滿意的笑著,大約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之類的感慨,喜愛,對賈環道:“子玉,這次真是多謝你。你知道周掌櫃送了多少銀子給我?”

賈環很配合的問了一句,“多少?”

張承劍哈哈大笑,伸出一個巴掌晃了晃,“五百兩。”

賈環就笑起來,和張承劍喝酒,“周掌櫃還是很上道的。”

別看他在賈府裏敲竹杠,劃利益,隨便幾下都是幾千兩銀子,但那是因為賈蓉、王熙鳳有錢。這年頭銀子的購買力實際是非常強的。一個普通莊戶人家一年的用度,也不過是20兩銀子。500兩銀子的額外收入,還是很令人欣喜的。

張承劍笑著道:“那是。子玉,父親通知我,明天出發。你沒問題吧?”

“嗯。”賈環笑著點點頭。要回京城了。

……

……

賈府梨香院中,月華如水,清輝灑落在屋檐、台階上。

正房的廳中,燭光明亮。薛姨媽、薛寶釵、薛蟠吃過飯,在屋裏說話。遵化那裏,周掌櫃的信剛剛送來。

鶯兒,香菱,同喜、同貴幾個丫鬟在一旁伺候:端茶、添碳,附和著說笑。

薛姨媽將事情和薛蟠說了,薛蟠對這些事不上心,晃著大腦袋,說道:“倒是奇怪了。他對我喊打喊殺的,對我妹妹倒是曲意奉承……”

薛寶釵穿著素雅的白底淡水粉色衣衫,淡雅秀致,豐姿神韻,肌膚雪膩,道:“哥哥這說的什麽話?親戚在外面遇著難處,順手幫著,是應由的情分。我們也該想著如何謝環兄弟才是正理。”

薛蟠一貫說不過妹妹,不滿的晃晃頭。

薛姨媽瞪著薛蟠道:“不知好歹的東西。你又說什麽胡話?環哥兒只說你一句,你就記著了。”

薛蟠自有道理,抗聲道:“媽,怎麽是我不知道好歹?我往日待他如何,當兄弟、朋友看。他背後要捅我的刀子。媽還怪我?”說完,懶得再聽母親嘮叨,並不將賈環救了薛豐號的一處生意放在心上,拔腿回屋裏睡覺。

薛姨媽氣道:“這個孽障,整日就知道吃酒,正事一件不做。石料生意一年兩三千銀子的利。不是環哥兒幫忙,明年不打饑荒?他倒不放在心上。”

寶釵安慰母親:“哥哥是心裏有口氣,環兄弟整日在外面,不在府裏住。再一個月就過年,總有遇著的時候。說開了就沒事。”

薛姨媽嘆口氣,“希望是這樣。等環哥兒回來,請他來家裏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