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江南花魁(五)(第2/3頁)

田師爺感慨的道:“士元老弟得償所願啊。春風得意。”他想起在家中的老妻、幼子。心中感嘆。

張承劍和田師爺喝了一杯,“田兄何故做兒女之態。接下來,是我等大展宏圖之時。”

溫祭酒已經向父親認錯賠禮,同意國子監改革。而龐士元離開,賈子玉要潛心讀書。這裏面的事務,都得他們來操作。他心中振奮,意欲有所作為。

賈環笑一笑,與眾人共飲了一杯。

紀鳴微微一笑,心中暢快。其實山長是想等溫祭酒調任之後,再看看有沒有機會。山長的性子並非咄咄逼人。不過,子玉是直接一步到位。拿方宗師壓溫祭酒。溫祭酒直接認慫。

有些人,還是敲打敲打才老實啊!

……

……

國子監即將改革的消息也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國子監。主要涉及考試、學習、分班三個大的方面,同時還有開設教輔書書局,錄用二十名肄業監生的消息。這件事還涉及到禮部。監生們會到禮部抄錄歷年鄉試的卷子。

因而,消息在南京六部,南京守備司,南京都察院傳開。同時在江南官場中傳開。不少學官都在密切的關注刊行教輔書之事。前明就有此事,但後來被禁止。

然而,國子監震蕩之時,四月底的金陵城中,最熱鬧的還是二十八日開始的花魁大賽。莫愁湖中花團錦簇,佳人士子雲集。剛剛參加完府試的士子們縱情狂歡。從揚州、蘇州、松江等地士子也匯聚而來。街肆上隨處可見討論名妓區別、美醜的士子。

如果說國子監的震動、改革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沒有多少人關注,那麽花魁大賽更像是一場市民階層、讀書人的盛會。但這還是只是局部的畫面。

金陵城中最具影響力的事件是:方望上京。

五月三日,南京禮部尚書方望攜家帶口,買舟北上,前往京城主持修撰《皇周英華》。滿城的官員、士紳都前來相送。只要修書完成,就是名留青史的一刻。

賈環作為方望扛著士林輿論壓力一筆取中的最年輕的舉人,也在送行的人群中。

在清涼門外的碼頭上,一艘兩層樓高的大船穩穩的聽著。方家的奴仆來往搬運著行李。

代表南京城內眾人送行的是南京吏部尚書陳高郎,南京守備、鄭國公鄧鴻。隨後放眼看去都是一色的緋袍。面前繡著錦雞、孔雀,獅子,虎。

計有:南京戶部尚書衛弘,南京都察院左都禦史張經緯,南京禮部侍郎張安博,南京吏部侍郎巴平,南京工部侍郎皮經業、金陵知府賈雨村、體仁院總裁甄應嘉、國子監祭酒溫佑等人。

賈環跟著本地的名士、士子擠在一起。身邊就是江南名士中散先生,以畫技、經義、詩詞見長。還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二的李良吉、丁昂。另有若幹三四十歲的讀書人,都是方宗師平日來往的文人。

來送的人群中還包括應天府兩縣上元縣、江寧縣的正印官,致仕的高官,本地的士子,父老等。烏壓壓的一片,將碼頭上站滿。

碼頭正前方。陳高郎六十五歲,這個年紀於正二品的高官來說並不算老。但他已經垂垂老矣,弓著背,頭發花白,穿著緋色的官袍,正色道:“望溪先生身負天下之望,此次入京定能為後世遺留文化瑰寶,展現我皇周風華。”

方望微笑著道:“謝陳大人吉言。”

他平日裏和陳高郎來往不多。不在一個圈子裏。不過,送別之時,聽到祝福的話,還是很舒服的。

方望和陳高郎、鄧鴻說了幾句,作揖之後,登上樓船,灑然的離開。

江風習習。樓船緩緩的開動,碼頭上人聲鼎沸。

“大丈夫當如是啊!”

賈環聽到耳邊有士子感嘆,心裏好笑,放眼看去,今天這幅畫面基本就是金陵城中最高的權力人物聚會。

他在金陵城中讀書,一直都很低調。到今天才算站到了金陵城最高權力舞台的一角。

人群逐步的散去。六部堂官都坐進轎子裏,衙役,轎夫已經打起旗牌開路。

賈環正要離開,肩膀上被拍了幾下,“小家夥,你的老師離開金陵,怎麽沒見你吟詩相送?”

賈環有點齜牙。拍他的是中散先生,一名五十多歲的老者,穿著白色的儒衫,笑眯眯的看著他。他來金陵後參加過方宗師舉辦的一次酒宴,見過金陵城中第二位的文人中散先生。

賈環拱手行禮,道:“心有所感,但不能成詩。請先生見諒。”這種場合出風頭,有那個必要嗎?他現在只是個舉人。虛火捧得太高,跌得越慘。

中散先生看著賈環,笑了笑,他從好友方望口中得知,就是這少年建議創辦文學獎,評價國朝歷年文章,一統文壇。這少年可沒有看起來的那麽普通、無害。權謀、智計都是一流。溫祭酒不是給敲打的準備捏著鼻子給張伯玉當下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