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衛尚書的原則(第2/2頁)

衛弘喝了口茶,喘口氣,接著道:“子玉,你要知道貪贓枉法,和史書的評價沒有任何關聯。清官不等於好官。權臣不等於奸臣。前明首輔楊廷和,一代權臣,而史書之上,評價是賢臣。徐階,家裏是松江府最大的地主,豈能沒有枉法之處?他也是賢臣。張居正,權傾天下,威福自用。他的評價又如何?大明賢相!為什麽?在其位,要謀其政。身為首輔,一定要做到國庫充盈,吏治清明,社會穩定,小民安居樂業。於國家有利,個人私節就算有虧,也可以坦然的面對後人的評說。”

這番話就有些教導的意味。說的很誠懇。這是為官做人的道理。

賈環見識自然不是十二歲的少年,他對這些事情有深刻的理解。

衛弘看看坐直身體的少年,忽而笑起來,“子玉的年紀……與楊文忠公相若啊!”

賈環嘴角泛起苦笑,謙遜的道:“學生名登桂榜,要謝方先生力排眾議。”

他現在的年紀,在科舉路上的成績,要套一個模板的話,那就是明朝的首輔楊廷和。明成化七年,楊廷和中舉,時年十二歲。他中舉的年紀比楊廷和小一些。

楊首輔歷經四朝,正德七年執掌明帝國中樞,權傾天下。嘉靖皇帝繼位都是他定下來的。史書評價極高:天生斯人,大匠之任。還有一個明朝三大才子的兒子楊慎。堪稱文臣典範。

他十二歲的年紀,類比楊廷和,這有點捧殺啊!壓力很大。

衛弘笑呵呵的擺擺手,“望溪先生慧眼識才。”說著,看賈環一眼。賈環還沒回答他的問題。

衛弘先打情懷牌,再這麽捧賈環一句,書房內的氣氛極好,很是融洽。

每一個高官都有過人之處啊。

賈環沒吭聲。

他已經過了被贊譽和情懷打動的年紀。在國子監的金陵簡報上刊登攻擊陳家的文章。衛尚書會得利。第一,壓糧價。完成當前的任務。這必然會給天子留下能臣的印象。第二,升官。有兩種可能。其一,陳高郎在隨後一系列的政治鬥爭下台,衛尚書接任。其二,陳高郎安然脫身,衛尚書以功升到其他位置。

然而,他出頭當先鋒,總不能就只為了情懷吧?那完全是被衛尚書忽悠的為其沖鋒陷陣。

這種事,他是不幹的!

衛弘只停頓了極短的時間,眼神從賈環沉默的臉上掃過,微微一笑,道:“老夫不久前收到劉大學士的來信。禮部何尚書即將致仕,天子有意讓望溪先生繼任。令師張伯玉以禮部侍郎的身份主持南京國子監改革,初見成效。想必天子不會吝惜尚書之位。”

賈環的老師一堆。但是說起他的老師,外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山長張安博。

賈環點點頭,拿起茶杯喝茶。衛家和文華殿大學士劉飛白交好的事情,他聽王子騰說起過。

衛弘再道:“國朝有歷事的制度。子玉在老夫這裏幫忙,等賑災結束後,有功之臣的名單少不了你。不過以子玉的年紀,恐怕要等到步入官場時再敘功。”

秀才等讀書人幫助朝廷做事,有功勞會記錄在案,等進入官場時,按照功勞加官。

賈環心裏衡量了下,起身道:“學生這就回去安排。”

衛弘點點頭。安排下人送賈環回和安街。蠟燭光下,他笑著搖搖頭。不見兔子不撒鷹啊!這少年的心性……真是穩。

說不定他日後還真的能走到前明楊廷和那樣的高位啊。

……

……

八月初一,新鮮出爐的金陵簡報在朝陽之中派發到金陵城中各處。如今,金陵簡報發行量已經達到2萬份。成為江南幾十家報紙中的霸主。

酒樓、食鋪、茶館、碼頭、青樓裏,無數正在讀報的人,矚目著金陵簡報頭版頭條上刊登著的賈環的親筆文章,“吃口飯不容易,糧價為何這樣高?黑心商家都有誰?”

賈環在文中猛烈的抨擊糧商趁機漲價的行為。並將米行背後的主家全部列出來。金陵城中的市民們突然的發現,原來在城外施粥的良善人家,五成都是糧行背後的主人。特別是在金陵城中風評不錯的陳家。竟然是糧食漲價的罪魁禍首。

真是一地狗血。

“混賬東西!”上午時分,陳府內,陳高郎將報紙拍在方桌上,“如此重要的消息,怎麽現在才送過來?溫佑幹什麽吃的!”態度如同暴風驟雨。

陳子真和劉管家兩人低著頭,默默的承受著陳高郎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