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第一封聖旨(第2/3頁)

賈環一身藍色直裰,頭戴四方平定巾,踩著青緞粉底靴。靜靜的站著。與所有人的預期不同,他認為現在是翻開所有的底牌,決戰的時刻。

沒有什麽千百回合的“打鬥”。只有一拳。來決定最終的結果。

該做的事情,他已經做了。一個多月的悲憤、痛苦、謀劃、鬥爭,在此時做一個了結。

成,或者不成。

……

……

寧儒從船上下來,看著黑壓壓的人群,臉色平靜,不怒不喜。他是宰輔子弟,翰林出身。這樣的場合見得多。身邊跟著幾名錦衣衛,手捧著裝著聖旨的匣子。他帶著幾封聖旨。

欽差見官大一級。

陳高郎弓著背,與鄧鴻一起上前行禮,開口道:“天使遠道而來,辛苦了。我等已經備好香案,還請天使移步府衙中。”

寧儒拒絕道:“不必了。還請陳大人擺好香案,我就在碼頭這裏宣旨。”

陳高郎和鄧鴻心裏同時磕磣一下。寧欽差一來就不給面子啊!接下來……

聖旨不是密封的。欽差本人,軍機處的大學士,起草詔書的翰林,傳遞詔書的中書舍人都知道聖旨的內容。從欽差的態度就能略窺聖旨內容一二。

然而,他們倆還沒有得到任何從京城傳來的消息。這又意味著什麽呢?

陳高郎心中迷惑,應道:“好。”當即,吩咐下去,很快碼頭上就擺好接旨的香案。

碼頭上數百名接旨的官員、縉紳、士子都是跪下來。寧儒站在香案前,朗聲宣布第一道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資德大夫、南京吏部尚書陳高郎……居高位,而不思忠勤王事,罔顧朝廷信任。城中每多流言言其之過。責令停職待勘,閉門思過……”

寧儒宣布完第一道聖旨。滿場跪伏在地上的官員、縉紳、士子鴉雀無聲。

一股淩冽的寒風從碼頭上吹過,將欽差儀仗上的旌旗吹的獵獵作響。

聽得懂官場語言藝術的明眼人心中都明白:陳高郎完了。南京六部本就是養老的職位,而這個職位還要停職待勘。這就是擺明了說:我要查你。

否則的話,朝廷優待老臣,應該是加官一級,以年高體衰的理由令其致仕。

調查陳家的人自然就是正站著代表天子宣旨的寧龍江。

再往深裏想一步:寧龍江來金陵是幹什麽來的?朝廷顯然已經認定戶部糧案是陳高郎搞出來的,要他負責。這實在令人奇怪:千裏之外的朝廷,如何作出這樣確鑿的判斷?

跪伏在地上的陳子真腦子“嗡”了一下,感覺眼前一片黑暗。昨天晚上他父親還讓他安心。他也確實安心了。然而,現在,誰能告訴他,這……這到底是怎麽回事?衛弘和沙勝,有這樣的能量?

戶部侍郎伍藏、南京吏部侍郎巴平,南京工部侍郎皮經業等人(黨羽)都禁不住擡頭看向跪在最前列的陳高郎。就連鄧鴻都有些兔死狐悲的感慨,看著陳高郎。

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弓著背,風燭殘年的老者。而不是一個心思詭詐正二品的高官。仿佛,他在一瞬間變老。

寧儒等了一會,見陳高郎毫無反應,催促道:“陳大人接旨吧!”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他並不同情陳高郎。

陳高郎將頭上的官帽摘下來,叩頭道:“臣乞骸骨。”

顯然,陳尚書失態了。朝廷已經給“停職待勘”的處罰。現在想要辭官已經遲了。

寧儒道:“陳尚書等回去可自己上折子。先把聖旨接了吧。我還有天子其他的旨意要頒布。”

陳高郎這才回過神,三呼“萬歲”,顫巍巍的起身接聖旨,在兒子陳子真和長隨的攙扶下,落寞的離開迎接欽差的隊伍,到旁邊等候。他,現在已經不具備站在這裏的資格。

寧儒的話讓前排的高官們,都是心中一凜。第一道聖旨就廢掉了南京文官之首陳高郎,接下來呢?有些人,頭低的更低了。

賈環微微昂首,看著緩緩離開的陳氏父子,微微眯著眼睛。

他的運作成功了。在沙先生上書給朝廷說明鄭家、甄家販運私鹽的情況時,他給賈政寫了一封信,請宮中的賈元春幫忙。

陳高郎停職等待調查,接下來就是處罰。他跑不了。陳家更跑不了。

賈環的目光落在攙扶著陳高郎的陳子真身上。就是他,默許了鄭家對黛玉的刺殺,致使裴姨娘死亡。

距離他告慰裴姨娘的日子不遠了。賈雨村說他沒有獲得實際利益,還是失敗者。但是,他首先要的……是血債血償!

在此時,賈環的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歡喜。而只是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一種深沉的悲哀在心中浮起。

他寧願裴姨娘活著!

……

……

寧儒繼續拿起第二封聖旨。經歷了第一封聖旨,現在誰還敢期望,今天只是走走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