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只是遲到(第2/2頁)

他要的是血債血償!

賈環沒有道謝,反而和寧儒說起另外一個話題,“龍江先生,金陵城內糧價一度高漲到2兩銀子。背後是金陵的八大米行在操縱。而其中最大的米行就是陳家。米價高漲,致使戶部無力從金陵運糧到淮南賑災。淮南賑濟災民的糧食一度短缺。致使百姓對朝廷、天子頗有怨言。我當日在沙撫台幕府之中,被迫將流民的口糧減到三成。幸賴衛司徒之力,打壓下金陵糧價,這才有今日淮南穩定的局面。然而,陳家卻是糾合黨羽,彈劾衛司徒。居心叵測。”

寧儒驚訝的看著賈環。他出身於宰輔門第,今年已經四十一歲,早在十年前就是翰林,對官場的門道非常清楚。賈環在向他提出一個新的建議,一個置陳家於死地的建議。

要知道,在國朝,貪腐不是問題。罷官、免職、罰款追贓,這基本就完了。再嚴厲些,加一條:三代以內不得科舉。這可以廢掉任何一個文官家族。

但要說給正二品的高官定罪,這還真不至於。有權力鬥爭失敗下獄、砍頭、抄家、流放的尚書。絕對沒有貪汙下獄的尚書。權力遊戲,自有它的運行規則。

但是,如果陳家犯的罪名是阻擾朝廷賑災,破壞淮南穩定的局面。這罪名可就大了。你可以解釋為利欲熏心。但是,廟堂諸公和天子心裏會怎麽想?

我們好不容易處理好局面,沒有民亂。你陳高郎卻不顧大局?

更有甚者,制造民亂,你想幹什麽?造反嗎?

後果是什麽,不問可知。

寧儒知道賈環很擅長權謀,這一點,在京城裏營救張安博時表現的非常明顯。他當時還給賈環透露了消息。然而,他沒有想到賈環還有這樣的水準。

令人驚嘆!

不要以為,這是簡單的“誣陷”。這種眼光,只能說官場水平才入門。而是要從整體的大局來看賈子玉的運作。

第一,當衛弘因為救災有功,處在“有理”的地位,天然被朝野輿論支持時,那麽,與之作對的陳高郎算怎麽回事呢?所有人心中大約都會冒出來兩個字:有罪。

這是把陳高郎算計到死。奏章這種東西,是你本人親自上的吧?沒有作假,沒人逼你吧?

衛弘與陳高郎等文官相互攻訐,這在朝廷裏是有據可查的。大臣的奏章,通政司都會留档。

證據確鑿!無可辯駁。

第二,當今天子固然願意為愛妃出氣,但要搞清楚一點:皇帝天然是一個政治動物。沖冠一怒為紅顏這種事,多半是昏君會做。當今天子並不是。他可以為自己的女人出氣,但前提是不影響政治格局、利益。

查一個正二品的尚書,查到什麽程度,這都有一定的章程。

然而,當陳高郎確實有罪時,天子會不會樂意去查且不論。必定會在心中認為賈妃告狀這事是正確的。這是將後續對賈妃不好的影響降到極致。

這樣的官場水準,他如何不感到驚奇?

寧儒收斂了驚奇的表情,心裏感嘆了一聲,說道:“我知道了。子玉放心。”

賈環沉靜的點點頭。

寧儒見賈環還是有些意興闌珊的模樣,心裏起了愛才之心。他當然不可能去同情陳高郎。當即勸道:“子玉,情深不壽。”又笑道:“當年我家中宴飲,詩詩姑娘偏偏要坐在你身邊,欺負你年幼。然而,當年的少年已經知道情愛滋味了。”

他在揚州時聽到一些傳聞。塗監生幫他收集的。

“……”賈環一陣無語,又有些尷尬。不知道怎麽去反駁龍江先生。他和裴姨娘是清白的。聊了幾句,告辭離開。

隨後幾日,賈環令元伯帶人送裴姨娘的靈柩回蘇州安葬。人死為大,入土為安。他則是在金陵,靜靜的等待結局。

給裴姨娘的公道,不會沒有結果,只是遲到。

……

……

九月底十月初,寧儒都在金陵城審查金陵糧案的事宜。涉案人數眾多。不時的有人被抓。包括陳家的黨羽:巴平、皮經業等人。連國子監祭酒溫佑都被錦衣衛請到欽差行轅中問詢了一個多時辰。他和陳家走的近。

金陵官場舊有的生態,如同摧枯拉朽般被打破。現在金陵炙手可熱的官員是衛弘。但最大的山頭卻是:禮部尚書張安博。

因為,傻子都知道南京戶部尚書衛弘不久就要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