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工作、修書、官路(第2/2頁)

賈環領到工作任務後,便在翰林院的書閣借出《大周全書》的前兩卷,在自己的書案上瀏覽。因方望重新回來修書,翰林院中變得熱鬧起來。

檢討廳中,人來人往,賈環並不關注,心中沉思著。

方先生派給他的事情很輕松,這很對他的胃口。他並沒有將精力投入到修書中的想法。可以預見,七年之後,皇周英華成書,他亦不會被雍治皇帝加官。

他的翰林之路,最普(苦)通(逼)的走法是這樣的:首先,擔任翰林院修撰九年後考滿。看清楚,是九年。然後,謀求升詹事府的左右中允(正六品)。

再看看翰林院侍讀,侍講有無空缺,補入。累遷侍講學士(從五品),侍讀學士,兼任六部侍郎,準備入閣。

走到正六品後,後面這段路,每一步,都需要競爭、運作、功勞、機遇、運氣。很多人一輩子都走不完。以他的年紀,熬資歷到兼任侍郎,活的久點,六部尚書可期。再往後,是否進入軍機處,就不是年齡能決定的了。

這樣的一條官場之路,崎嶇而費時,賈環怎麽可能願意?他要走的是宰輔之路。

賈環笑一笑,喝了口茶。看著手中的《大周全書》,思路轉到除揣摩天子修書的意圖上。

雍治皇帝的要求,說簡單的點、透徹一點,其實就是要求方宗師修書替他奪位洗白。

洗白的手法,就是在要求《皇周英華》如同《大明會典》一般,成為權威性的史書、史料,然後在史書中攜帶私貨,把某些地方給修改掉。

試想,後世如果將《皇周英華》當做研究周朝的詳實史料,書裏說雍治皇帝是被迫政變奪位,後世的學者會不會受到影響?答案是必然。

這種宣傳的套路賈環見得多了。比如,後世裏有某位知名的女記者拍了一部關於霧霾的片子,裏面就是大量的攜帶私貨。

霧霾當然是要治的。這是共識。而某人卻在其紀錄片中宣揚“去工業化”的理念。不要鋼鐵。那麽,試問別人的軍艦、飛機來了,你怎麽辦?用人命去堆?抗日戰爭時期的苦頭還沒吃夠是吧?人,能抵抗的了鋼鐵洪流?

所以,稍微有點常識的人會關注到那部紀錄片末尾的致謝名單裏有:福特基金會。搜一下,就明白,這家基金會是幹什麽的。拿了別人的錢,就要幫別人說話。僅此而已。

賈環對雍治天子如何奪位,細節並不清楚。畢竟已經過去十幾年。只知道,其弑兄,誅殺了當時的太子一系,兵變奪位,逼如今的太上皇退位。

奪位這種事,隋煬帝楊廣幹過。唐太宗李世民幹過。太平公主、唐玄宗幹過。趙老二幹過。永樂天子幹過。所以,在歷史的角度而言,雍治皇帝這麽做,不算什麽出奇的事。

但是,賈環並沒有從這個方面刷天子好感度的想法。在正統的文官來說,奪位,並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他日後還是要混文官圈子的。

……

……

四月十八日,下午五點許,散衙之時,坐在賈環側面的周慎行邀請道:“賈兄,今日有在都察院實習的同年在醉仙樓宴飲,你可要一起前往?”

這種邀請哪裏有什麽誠意可言。賈環看看和周慎行同行的翁宗道,微笑著搖搖頭,道:“我有點事情。改日吧!”拿著兩卷《大周全書》,獨自離開翰林院,返回賈府。

入職這幾天來,一股若有若無的隔膜出現在他和眾多翰林之間。但,賈環並不在意。這是人之常情。還是魏翰林鄙視他的那句話:你有個屁的前程。

他呢,也樂於當一個小透明。

當然,有些事可以開始了。

賈環回到賈府望月居後,吩咐長隨錢槐,道:“去把璉二哥、蓉哥兒、薔哥兒、蕓哥兒叫來。晚上在我這裏擺飯。”

常申凱校長有一句至理名言:攘外必先安內。既然,他的翰林工作清閑、穩定,那麽,是時候奪取賈府的主導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