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禦前會議(第2/2頁)

順親王是一名五十多歲的老者,穿著紅色的親王制式保和冠服,中等身材的胖老頭,眼睛狹長,微笑道:“天子欲用其才幹,魏其候何能與之爭鋒?”

謝旋微微點頭,道:“西域小國,朝廷天兵一道,都只能是俯首稱臣。何高遠這番功勞很大啊,有名相之風。可惜,他和陛下不是一條心啊。”

順親王眼睛閃了閃,笑而不語。也是,他日後有機會還是要和今上說一聲,何朔此人雖然有才幹,但是萬萬不可為領班軍機大臣、朝廷首揆。

何大學士的政治理念,朝堂上人皆盡知。這一次,又是執意護著賈府的那個小子。

嘿!

……

……

朝議結束之後,龍江先生就收到消息他即將出使西域,十六日晚上,邀請賈環到他府上做客。自重新被起復之後,龍江先生就結束了他日日笙歌的放蕩生活。

位於京城城東的寧府,奢華的府邸中某處院落的廳中,明燭燃燒,驅散著雨後的黑夜。一爐好香點燃,廳中有著微甜、清新的味道。八仙桌上,置著小菜、美酒。

龍江先生四十多歲的年紀,頭戴唐巾,一身玉色的文士長衫,容貌俊朗,兼顧英俊與滄桑,舉起酒杯給賈環斟酒,“子玉賢弟,為兄此去西域,實在沒底,還請子玉賢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滿朝都知道賈環的平定西域之策很得廟堂諸公乃至天子的欣賞,寧儒出使西域,自然是先要找賈環了解朝廷策略的詳情。

賈環就笑,“理當如此。”

龍江先生是前朝宰輔之子,此時又得天子看重,他的消息門道比賈環要多得多。對昨天勤政殿上的交鋒,大部分都知道,當即和賈環聊起來。

賈環聽完之後,想了想,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以我的看法,兄長此去,無須甄別西域那些胡人是否忠心向我大周。大軍一到,俱為齏粉。若有不服的,就殺到他服。兄長最重要的是保全自身,虛與委蛇,拖延時間。當然,西域諸國中有人敢切斷商路,背後恐怕大國勢力支撐。兄長最好能打聽清楚,若有危險,也來自於此。”

賈環的眼光自是超越同時代的人,他知道世界地圖啊。西域的事情,要不就是北面的國家崛起,要不就是西亞的國家崛起了。比如:唐朝恒羅斯之戰;比如:左宗棠擡著棺材出征。

寧儒沉吟了一會,苦笑道:“我往日讀史書,想著班超之勇,現在看來,我還是差一些啊。此去還是惜身保命為主罷。”

說完公事,再說私事。寧儒道:“賈賢弟,你那份文稿,以及在貴府裏的整風,在京城之中,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你這段日子總在休假,或許還沒怎麽體會的到。不過,經過昨天的廟堂議事,應該是沒事了。”

文言文和白話文的爭議,自然是方宗師大殺特殺的地圖。而治國之才,這給何大學士幫他攔著的。風波到此消弭。賈環心裏有數,謝過龍江先生的關心,問道:“天下大儒傅伯龍這個人怎麽樣?”

寧儒哂笑一聲,道:“學問自然是好的。但,自號為帝師,不過是一俗人罷了。”還有一句話,他沒說。他在金陵提醒過賈環,小心太子。相信,以賈環的腦子,知道這次被兵部高尚書屢屢推薦,是什麽緣故。

賈環輕輕的點頭。

……

……

盛夏之際,艷陽高照。行人都是汗流俠背。京城南城外,官道上楊柳依依。

一輛簡陋的牛車載著貨物等在路邊,青年,老嫗等候著。十裏長亭中,兩名文士正在話別。

“唉……”魏翰林長嘆一口氣,舉杯敬了即將去哈密衛衛所任職的梅翰林,“梅兄出去,多加保重,若有什麽難處,可寫書信前來京中。”

他和梅翰林在翰林院裏坐了多年的冷板凳,私交很好。

梅翰林梅和歌面黃肌瘦,神情蕭索,一口將酒喝了,搖搖頭,的道:“不用。此地一別,此生與魏兄再無相見之日。望魏兄高升,不負平生之志。”

魏翰林又嘆一口氣。

梅翰林沉默了一會,道:“拜托魏兄之事,還請上心。我家既貶謫邊塞,不必苦了故人之女。”

魏翰林點點頭,“梅兄,放心。”

再說一會話,兩人在亭中作別,淚灑長亭,古道。魏翰林目送著簡陋的牛車載著一家五口消失在官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