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潰敗(第3/3頁)

關於這場沖突,有不同的看法。從武勛的角度而言,不過是文官、士大夫們在爭奪權力。現在是權力鬥爭失敗。絲毫不值得同情。

從士林輿論、朝廷文臣中的聲音來看,這是禮儀之爭:其一,未聞有封兄嫂為貴妃者;其二,童生都不是的官員,怎麽擔任一省大宗師?

前明有“大禮議”,阻止嘉靖追封其父為皇帝。當年,明朝三大才子楊慎高呼: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今有周朝群臣前仆後繼的彈劾、阻止。

這與邀名的言官上書罵皇帝,有著本質的區別。

從何大學士的角度,他限制皇權,以文官治國的政治理念遭受重創。

對賈環來說,他的心情有幾層。作為一個現代人來說,皇帝冊封兄嫂為貴妃,其實也就那樣。儒家的三綱五常,他看的並不太重。罵當然可以罵幾句,但作為底線,則不必要。

作為一個通過科舉得到如今這樣地位的人,他內心裏反對賈政擔任提學官。

而對於文官集團的政治理念,他是認同的。皇權,必須要限制。誰願意生活在一個皇帝一怒,想殺誰就可以殺誰的時代?很恐怖的。

君主集權的巔峰,就是那個“相當奴才而不得,烏煙瘴氣”的偽清。殺的文人都沒骨頭了,不敢說話了。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他內心,對於諸位君子的遭遇,充滿了同情。

但是,以他的性格而言,就算事情沒有涉及賈政,他同樣不會出頭上書罵皇帝。因為,他看得很清楚,這是一場意志上的較量。以雍治皇帝的性情,文官們,很難成功。

明知到沒好結果,還去“作死”,這不是他的風格。

秋日之中,賈環沉默的隨大流離開大明宮。但心中,有一些東西,在沉浮、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