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死鬥(一)(第2/2頁)

但是,這些空下來的官位,因為距離的朝政變化,還沒有來得及的定。今天的勝者,將會在原何系的大蛋糕上切下最大的一塊。

……

……

河南道掌道禦史宇文銳看著正中的魯侍郎,微微皺眉。不在於魯侍郎的態度,而在於魯侍郎和宋天官是同鄉。這表明的是宋天官的態度。

宇文銳沉吟著,心中略有些擔憂。別看贊成一條鞭法的大臣眾多,但行不成合力。而宋天官,當前以吏部尚書的身份執掌朝政,話語權要大的多。

他和賈政,賈環父子是多年的老關系。今天的這場大戲,在別人看來,有多重點,在他看來,關注點只有一個,是否能救出賈環。否則,詔獄裏,什麽情況都有可能出。

江西道禦史朱鴻飛,同樣擔心的看著殿中。已經有朝臣出來和魯侍郎辯論。

從制度上講,朱禦史不具備來武英殿議事的資格。但近日來朱禦史火力全開,鼎力支持一條鞭法,引人矚目。所謂的江湖地位,都是戰鬥出來的。

是以,朱禦史此時混在武英殿中,科道言官方陣中的同僚們,並沒有人譏諷他,趕他走。

經歷這兩年朝堂上的洗禮,朱鴻飛已經從菜鳥禦史,成長為精英禦史。看著漸漸擴大的爭論局面,這種口水陣仗沒什麽用。

他內心中擔憂無比。憂心如火。因為,賈環給他的“任務”,只到挑起輿論為止。

賈環安排他、聞道書院的眾君子挑起輿論,不可能就是為了將其命運在朝堂上過一遭。滿朝大臣,誰會支持、愛護他?

站在班次之首的何大學士,已經是死去的老虎了。衛尚書的影響力,明顯爭不過宋天官。

怎麽辦?

……

……

武英殿中,不斷的有大臣們開口加入“戰團”,局面略顯混亂。

雍治天子高居在寶座上,饒有興趣的看著這一切。作為成熟的天子,他當然知道,此時還遠遠沒有到他裁決的時候。

這時,吏部尚書宋溥輕輕的咳嗽一聲。正在爭吵的某侍郎和某通政使同時閉口。

宋溥手一滑,從袖袋中取出一本奏章,朗聲道:“諸君皆是空言一條鞭法的利弊。本官手中有一封來自黃州府知府尹言的奏章。所言之事,頗讓人深思。湖廣之地,諸君所知。一年兩熟。黃州府的百姓,在夏收之前,向大戶、鄉紳借銀子購買種子、支付家中用度。在夏收之後,需要賣掉谷物,換取銀子,償還債務,同時繳納朝廷賦稅。然而,夏收後,銀貴而谷賤。一個府的百姓,辛苦半年,所得銀兩只有幾何?若是依舊能以谷物繳納朝廷錢糧,尚有活路。若是全部被迫換成銀子,傾家蕩產。陜西民亂,原因莫不是如此!增加的朝廷賦稅又如何?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因而,臣請陛下廢除一條鞭法這種惡法,惠澤天下百姓。”

語出論語·顏淵。國家富裕和百姓富裕,這種辯證的關系,老祖宗們在幾千年前就講過。

宋天官說完後,從容的環顧滿殿大臣,然後,向雍治天子躬身行禮。奏章,自有小黃門上前來取走。

在宋天官開口說話時,安靜下來的武英殿中響起一陣輕微的交頭接耳聲!

宋天官的話,切中要害。湖廣黃州府尹言的奏章在這裏,誰會昧著良心說:不關一條鞭法的事?

這是實證!

很多中立的朝臣,心態都有所變化。讀書人:民為本。這種思想、論調是深入人心的。武英殿中的氣氛,為之一變。很顯然,宋天官的意見,占據著上風。

以通政司右參議、真理報主編的身份,站在六部方陣中的魏翰林禁不住深深的皺眉。

若是,一條鞭法被認為是惡法,要廢除,賈環今天還怎麽出來?賈環同樣沒有和魏翰林談接下來的事情。輿論之事,從朱禦史,諸位同學,到魏翰林這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