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西返、南返(第2/2頁)

每年一屆由《翰苑文話》舉辦的大周文學獎,是士林盛事。雖說是每年一屆,但寧缺毋濫。創辦以來,能得到公認的著作,不過是寥寥數本書。

比如,聞道書院的四書講義:《書院講義》就得過一次。這是以賈環的筆記為藍本,經由聞到書院的講郎,沙巡撫,山長張安博數次修訂的書本,通行於北地各大書院,縣學、府學;南直隸國子監。

賈環到方府不用通傳,徑直而入。經歷,等待,閑話,會面後,方望留賈環小敘。

午後的陽光隔著玻璃窗透進來,精致的小廳中,暖和,安靜。方望一身灰袍,六十多歲的年紀,容貌清瘦,溫和的笑看著賈環,這是他的得意弟子。

當年他力排眾議,在北直隸鄉試中將以充場童生參考的賈環點中。而今,賈環果然沒讓他失望。

“子玉,我預估年後就將南返金陵。”

賈環微微有些吃驚,道:“方先生,你的書要修完了?”賈環的反應非常快。

方望微笑著點頭,道:“我自雍治十一年底進京修書,自此已是四年矣。修書之期在五六年間,去年錄了一大批庶吉士,進度加快。子玉,你這次朝爭,固然脫身,但是增收商稅之事,可得罪了一大批人。既然,天子判你永不錄用。你日後切莫過多的參與朝政。”

關愛之心,溢於言表。

賈環起身,感激的行禮,道:“先生放心,學生知道。”

增收商稅之事,確實很得罪人。但,大學士衛弘,絕不會真心實意的推行增收商稅之事。衛中堂,這個人,有能臣的一面,亦有官僚的一面。

賈環當日和他面談時,他說的很透徹。他不可能像何大學士一樣,推行改革,不顧自身,得罪一大批人。賈環給出的辦法很簡單:轉移支付。

如果,大周全國各地統一使用銀幣,那麽,收購糧食所帶來的虧空,可以通過其他的方面來彌補。比如:糧食在江南賣的貴,在湖廣產糧地就便宜。

只要手握貨幣,很容易拆東墻補西墻。將戶部作為中央銀行使用,很容易實現轉移支付,收支平衡。

所以,賈環的危險,並沒有看起來那麽大。晉王黨那麽大的勢力,賈環都只是反戈一擊,就煙消雲散。不涉及到實際利益,誰敢犯的著惹他?

再者,政老爹當泥菩薩,那是本色演出。賈環根本不用操心。恐怕,他這個通政使,將是國朝有史以來,最沒有存在感的九卿。賈環不會過多的卷入朝政。

方宗師點點頭,笑著伸個懶腰,吟道:“余北上四五年,身在樊籠裏不久將返復得自然。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看著瀟灑,心無滯礙的方宗師,賈環心中,感慨無比。就像雍治九年,那個雨夜,山長他們高誦屈子的離騷: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讀書人的志趣,各不同相同。

而官場如圍城,有的人削尖腦袋想進來,有的人,迫不及待的想逃離。

他心中羨慕,向往之。或許,他五十多歲時,亦當如此時的方宗師時,飄然返鄉。

周史記載:雍治十六年春,禮部尚書,天下文壇盟主方望獻書於雍治天子。所撰《皇周英華》歷時五載,計五十余人才與編撰。全書共三千卷,包羅萬象,卷帙浩繁。記有文學、歷史、農業、水利、商業、海貿、戰爭、工藝、詔誥、書判、表疏、碑志等。

這是繼帝周世祖時,由三元宰相林季同編寫的《大周全書》之後,又一輝煌巨著,盡顯大周雍治朝的文治之盛。

當然,後世對《皇周英華》所記載的關於康順年間和雍治朝交替的史料,頗多異議。

十六年春深,雍治天子加方望為太保(正一品),賞賜無數,恩榮至極,送其南返金陵。

稍後,真理報主編,《皇周英華》副總裁(常務)魏原質,因功升國子監祭酒。

參與修書的翰林們,各有升遷。

……

……

十一月初八冬至。初七下午,賈府的管事門往賈府的世交、好友各處散帖子。

大理寺寺丞李守榮晚間時分,在家中,看著書桌上的請帖。冬至日,通政使賈政邀請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好友們聚宴。

李守榮感慨的一笑。所謂的賈,王之爭,可以休矣。搖搖鈴,將老管家叫進來,“去和羅華說一聲,明日隨我去賈府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