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銀幣(二)(第2/2頁)

胡熾心中冷笑,這種先將他人排斥出局,再行瓜分的商場伎倆,他自是看得一清二楚。他和賈環有些交情,二月份在京中還一起喝過酒。但如今趙尚書都不出頭,他自是不會說話。

伍觀恒則是悠閑的喝著茶。

……

……

座中,京中的三大皇商都在場:人稱參商的,於家;經營長蘆鹽場的王家;經營南北貨物貿易的劉家。

國朝的制度,皇商都是掛在戶部名下,支應錢糧。皇商們與戶部尚書趙鶴齡熟識。趙尚書原來一直在戶部當官,一路從主事、員外郎、郎中、侍郎、尚書升上來的。

劉皇商劉子寧起身,抱拳道:“司徒老大人,如今天將中午,資格之事,可以先放一放,不如先由朝廷給大致的給各家劃分下可認購的額度。”

趙鶴齡五十出頭,一身正二品的緋袍,這個年紀做到戶部尚書,可為年富力強。不過,趙尚書此人文士做派,技術官僚,性格並不怎麽強勢。撚須一笑,推辭道:“本官給出的初步方案,你等並不認同。還是你等自行先協商出來。”

當即,二十多人開始爭論各自的配額。

爭論到下午,依舊沒有一個確定的結果。只有大致的方案,那就是內務府的份額,必定是第一档次。戶部、工部在第二档次,其余的怎麽分,卻是爭論不休。

比如:西南錢王胡熾,他一人獨占西南的市場,但是,西南的經濟並不發達,給多少份額?

比如,廣州十三行商,他們都是做海貿生意,影響力只在嶺南,給多少份額?

比如,晉商一共十六家票號,如此雄厚的財力,他們要多少份額?給少了肯定不行。

那麽,徽商呢?鹽商們,一樣號稱富可敵國。而且,兩淮鹽稅,在天下賦稅的十分之一。屬於國家需要倚重的對象。給多少?

比如,漢王府,天子要錢,皇族不能不要吧?

那再比如,楚王如此聲勢,很有希望等上太子之位,又是天子的嫡子,要分一份吧?

其中,還有爭論的焦點:賈府能否有實力吃下朝廷分配的額度,是否需要排除在外?

……

……

夕陽中,戶部與京中權貴、巨商們的會商結束,各自出來,一輛輛的馬車、轎子,在隨從們的簇擁下離開。

消息,迅速的在報社編輯們的報道下,於第二天傳開。主流評論,這一場很混亂的協商,戶部組織的相當不利,陷入爭吵不休之中。

20億銀元的份額,即2億兩白銀。鑄造利潤是4千萬兩銀子。巨額的財富啊!誰不動心?

京中的氣氛,逐漸的變得微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