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帝師!(第2/3頁)

“哦?”

尹言溫和的一笑,道:“殿下,不說楚王通過周慎行、蜀王數次招攬賈環失敗的事,不提楚王的智囊韓秀才對賈環的背叛、恩怨,最重要的一條,楚王身邊都是東林黨人,殿下忘了六年前,東林黨是怎麽禍水東引到張安博身上的嗎?”

“呼……”晉王一點就透,長出一口氣。局勢對他而言,似乎稍微好了點。

賈環這種強人、狠人,他並不願意招惹。只是傳聞中,賈環恩怨分明,眼睛裏揉不得沙子。萬一,賈皇子的事,在賈環心中有一根刺,在博弈的天枰上加碼。他就難咯。

“為尹郎中的妙語幹一杯。”晉王主動舉杯和尹言飲了一杯酒,上好的高度糧食酒,柔順入喉,在腹中炸開,渾身暖洋洋的。晉王看著半米開外,桌邊的尹言,虛心請教道:“還請尹郎中為我解惑。”

親王自稱“我”,這已經是禮賢下士了。

尹言輕笑,並不賣關子,也不虛言恫嚇,分析道:“殿下,天子心意如何,在東宮之位未落定之前,說聖意在楚王,以我看來,言之過早。而朝中格局,不過數塊。第一,天子的態度,就是五軍都督府,兵部的態度。這一點,殿下以為然否?”

晉王點頭。兵權碰不得。一點點都不能碰。前太子就是死在這上頭。

尹言從容的一笑,道:“第二,本朝沒有明朝的廠衛、內監體系。同樣的,天子的態度,就是錦衣衛和宮中太監的態度。”

晉王再點頭。

前任錦衣衛指揮使毛鯤就是因為和他走的近,為天子立下汗馬功勞,但還是被殺。

尹言微笑,娓娓道來:“那麽,接下來就是文官體系。三位大學士和九卿,基本就是朝堂中的格局。殿下是當今嫡子,重臣在外,其態度沒有決定性。”

晉王繼續點頭。

這話說的非常透徹。朝廷重臣,比如安南伯、雲貴總督齊馳,在西域統率數萬京營的牛繼宗,九邊的三大總兵王子騰、慶國公、祈夏,各腹地的巡撫、總督。他們的態度在奪嫡中,很難影響大局。

因為,中央統率地方。而且,他是天子的嫡子,擁有皇位繼承權,沒有任何的瑕疵。這些人除非是造反,否則,必須且肯定承認他為太子,或者登基的事實。

尹言含笑,眼神很睿智,接著道:“殿下不要看著這次李康適和白璋聯手,就以為華大學士支持楚王。事實並非如此。華大學士以諂媚天子得以擢升。況且,有謝大學士的例子在前面。聖恩是他執政的唯一基礎。所以,天子的態度就是他的態度。”

晉王的眼神有些發亮,嘆道:“尹先生高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尹言笑著抿一口酒,並不接受晉王的吹捧,再道:“衛大學士是朝中公認的能臣。他得天子賞識得以拜相。以衛相的城府、見識,他不會輕易表態的。況且,賈環和衛相交好。他肯定會勸衛相不要支持楚王。而宋大學士,殿下與他數次聯盟,關系尚可。這是屬於可爭取的中立派。”

簡而言之,就是當今的三位大學士,都是老官僚。和之前執政的何、劉、韓三位大學士是完全不同的風格。他們不可能違背天子的旨意。晉王根本不用擔心,這三位大學士會轉向支持楚王。那不可能的。對於老官僚們來說,永遠只和勝利者站在一起,才是最正確的決定。

“九卿之中,真正鼎力支持楚王的只有刑部尚書白璋。而大理寺卿李康適是華相門生。如吏部尚書殷鵬、禮部尚書曾縉、兵部尚書孟何這三位都算中立。賈環能影響到三個席位:左都禦史張安博、戶部尚書趙鶴齡、通政使賈政。他是反對楚王的。工部左侍郎紀興生,紀家樹大根深,他定然不會公開表態。”

數下來,九卿之中,楚王穩拿一票,不確定三票。但,這不算什麽優勢吧?賈環都能影響到三票。

夜幕中,淡淡的燈光透進來。雅座中很是安靜。晉王在消化尹言的話。

半晌後,晉王想了想,忍不住起身,拱手一禮,發出邀請,誠懇的道:“我願意日夜聽從先生教誨,還望先生不要嫌棄我這位學生太愚笨。”

尹言灑脫的一笑,直言道:“多謝殿下的美意。但是,我的理念和殿下並不相同。殿下不要忙著謝我,我還沒有說完。第四塊,宮中的態度。準確的說,是楊皇後對誰為太子的態度。她對天子有一定的影響力。”

奪嫡之爭,向來少不了後宮的參與。而當前,太上皇、太後都已經死去。能影響到天子的,只有楊皇後。西苑中的獨孤貴人都要差點份量。

晉王微怔,隨即苦笑。他感覺到,如果尹言肯為他效力,他將再一次的接近皇位。但是,尹言拒絕了。君擇臣,臣亦擇君啊!但他很有點搞不懂尹言今天來見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