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訪客(第2/2頁)

賈環笑著舉杯,看向玄武湖中美景:煙波浩渺!

他是怎麽想的呢?

……

……

遊湖盡歡而散!

蕭夢禎沒有住在賈環府中。而是住在他秦淮河邊的小院中。

黃州府距離武昌府不遠。而武昌府順流而下至金陵,亦不算遠。他這三四年間往返金陵數次,購置了一間一進的小院。

賈環坐小船沿秦淮河返回賈府。

秦淮河兩岸,華燈初上,歌聲飄蕩。六朝金粉地,十裏秦淮河。真不是浪得虛名。

賈環的心中,還在想那個問題:他怎麽想的?他只是一個普通人,當不了政治家!像張先生那樣,把天下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最後死在工作崗位上,他真做不到。他沒有那麽高尚。

如果說,在雍治十四年時,他所考慮的仕途上升,是為了實現聞道書院體系的政治理想,兼有他個人的一些理想。那麽,此時,他心中想改變一些事。

雍治十六年秋,他帶著薇薇遊歷江南,親眼所見,國朝的社會矛盾正在發酵。就想是薄薄的冰面下的潛流。隨時可能爆發、激化!而這數月在金陵,他感覺到:整個大周的局勢,正在滑向深淵!

外有戰敗之憂;內有天子怠工;執政大學士華墨排除異己、大肆斂財,為刑部尚書、通政使之職,和升任的工部尚書紀興生鬥得不亦樂乎。就是不幹活!

他其實知道一些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如最緊急的糧食問題,只要朝廷大力推廣土豆,番薯的種植,即可活人無數。但是,這需要強力人物推動。僅僅靠輿論呼籲根本不行。有幾個農民是看報紙種地的?

此一時,彼一時!

他所處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雍治十四年,國朝正在盛世,他當然可以袖手旁觀。而此時,雍治十八年夏,以漕工叛亂為標志,已經有亂世的跡象,他再獨善其身,屆時在滔滔大勢面前,可能會被碾的粉身碎骨!

兩朝應舉候公子,或者頭皮甚癢,這種事,他肯定不幹的!

……

……

賈環一路思索著,帶著隨從回到賈府,剛進門,賈璉就來,笑道:“環兄弟,你可算回來,齊總督等你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