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3章 弓馬大賽(一)

李延慶再沒有去找梁師成,既然梁師成已經把錢如數支付給了父親,那就表明他履行了承諾,他們之間達成了這個交易就算結束了。

很顯然,楊戩之死對於梁師成一樣敏感,在這個關鍵時刻,梁師成一定非常謹慎,不會希望自己上門去找他。

李延慶也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弓馬大賽的準備中去了。

三年一次的弓馬大賽最早起源於王安石推行的保甲法改革,那時,為了檢驗保甲法的效果,朝廷每年令各州調挑選優秀保丁來京城舉行以射箭為主的比武大賽。

王安石改革失敗後,比武大賽也隨之取消,直到趙佶登基後,王安石的新法再次復興,而此時,北方各地弓箭社蓬勃發展,趙佶便承接了當年的比武大賽,開始舉行一年一度的各州弓箭大賽,一連舉行了六次,最終因為耗費太大而停辦。

直到三年前,在童貫的倡議下,弓箭大賽再次復蘇,不過已經改頭換面,變成了軍隊內部的弓馬大賽,每三年舉辦一次。

參加人員只限於軍隊系統,再加上太學和國子學,包括禁軍、地方廂軍、鄉兵、各州武學、最高武學、太學和國子學,大賽包括步弓和騎弓兩項,各取前十名。

三年前的第一屆,太學和國子學只參加了步弓比賽,他們選不出能夠進行騎射的士子,就算步弓他們也名落孫山,沒有一人殺進百名以內,太學怎麽可能和禁軍、武學相比。

不過今年太學倒是選出了十三名太學生參加弓馬大賽,包括十名步射選手和三名騎射選手,除了李延慶外,其他十二名太學目前都在武學進行訓練,太學的射圃只有五十步距離,而弓馬大賽的距離最低也在八十步,太學暫時沒有這個條件進行訓練。

次日一早,李延慶來到了太學勤思院,勤思院是太學的行政中心,包括學正在內的一幹太學學官都在這裏辦公,李延慶回太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銷假。

李延慶剛走到門口便遇到了學錄孫厲,學正一般由國子監官員兼任,並不主管具體事務,而太學的具體事務由兩名學錄負責。

學錄相當於副校長,一共有兩人,一人主管教學,另一人則負責日常事務,孫厲便是負責事務的學錄,李延慶得到童貫的名額進入太學上舍便是孫厲的安排。

孫厲當然知道李延慶有童貫為後台,因此他對李延慶格外關注,也格外關心,李延慶的很多事情他都是睜只眼閉只眼,雖然太學管理自由,允許學生外出遊學,但也不至於放任自流,它們也有一套規章制度。

象李延慶幾個月下江南是借口去應天書院遊學一月,這種遊學首先要有名額或者對方的邀請書,然後打申請,申請通過後才能出行,遊學結束後拿著對方的遊學證明才能回太學注銷這次遊學。

但李延慶什麽邀請書都沒有,他就給孫厲寫了一份書面申請,孫厲便當即簽字同意了,回來後也沒有任何應天書院的遊學證明,這種嚴重的違規行為,要換成別的普通太學生,早就遭到太學的嚴厲處罰了,但在有背景的太學生面前,太學的規章制度沒有任何約束力,孫厲也不過才從八品小官,他怎麽可能和李延慶的背景對抗?

況且李延慶去江南那次,嘉王還專門派人給孫厲打過招呼,李延慶回來後,孫厲哪裏還敢多問?

“延慶回來了?”孫厲呵呵笑道。

李延慶連忙躬身施禮,“這半個月不在,給學錄添麻煩了。”

孫厲擺擺手,“沒事!沒事!你去曲阜拜祭聖人嘛!”

李延慶這次去鄆州找的借口是去曲阜拜祭聖人,這是每個太學必須要做的事情,一般是外舍生時就該做了,太學鼓勵太學生去曲阜拜祭聖人,但如果實在沒有經濟條件,在京城文廟也可以,李延慶直接跳入太學上舍,他就缺了這一環。

他這次的理由倒很充分,不過和上次一樣,他也沒有任何回執,無法證明他是否去了曲阜,孫厲顯然也不想問他要什麽回執,他將李延慶帶到官房內,笑眯眯在李延慶的申請書上蓋了章,填上回太學的日期,便算注銷了這次曲阜申請。

“怎麽樣,去曲阜感受很深吧?”孫厲笑問道。

“確實感受很深,我已決定參加後年的科舉,不知我的條件是否符合?”

孫厲捋須笑道:“我早就替你考慮過了,你的條件完全符合,你不說我也會建議你後年參加科舉,《三經新義》發解試和省試的難度一樣,但省試的量要多一倍,沒有時間給你準備草稿,所以這一塊必須要非常熟練,省試主要是策論要求極高,你以後要在策論上多下點功夫,這個主要靠積累,光憑運氣是遠遠不夠的。”

雖然這個孫厲為人圓滑,做事不太講原則,但不可否認他眼光很準,李延慶目前最大的弱點就是策論積累不夠,如果說發解試的策論是高考作文,那省試的策論就是大學畢業論文了,這和學生自身人生觀的成熟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