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9章 宋金爭燕(五)(第2/2頁)

而承宣使是正四品官銜,屬於李延慶的正式官職,雖然它也一個虛銜,只是一種名譽官職,不過這個承宣使頭銜對李延慶卻有另一層含義,代表他可以以文官身份單獨統兵出征了,而不再以副將或下屬身份出征。

這一點對李延慶至關重要,如果他能早幾個月封為承宣使之職,那麽封郡王的幸運就是他而不是種師道了。

朝廷之所以認定李延慶的右軍統制不是主將,關鍵就是他沒有正式的承宣使、節度使、宣撫使等等職務,他只是副將任正職。

這也是官場的微妙之處,種師道沒有讓張叔夜、宗澤、種師中三個具有節度使頭銜的人出任偷襲燕京的主將,而是讓李延慶擔當重任,這裏面多多少少有一點深層次的考慮。

當然,這也不能說種師道自私,都是官場中人,誰不渴望自己能封王,童貫對此夢寐以求了十年,何況是年事已高,即將徹底退仕的種師道,他也想給自己身後留一點名啊!

不管是朝廷相國還是天子趙佶,一個個都是人精,他們很清楚朝中大臣的長處和短處,象李延慶這個和郡王爵位失之交臂的大將,趙佶怎麽可能不知道他缺少什麽呢?

雖然是事後再補給他承宣使之職,但也算是一種補償,至少打開了李延慶向上走的通道。

不過郡王這種東西說白了也是一種虛榮,大宋從不授予在世官,可它就像少女的貞操一樣,一旦破了例,在帝王的眼中也就不那麽重要了,誰說李延慶將來就沒有機會?

九月初八,朝廷旨意送達燕京府,將燕京府改名為燕山府,正式任命王安中為燕山知府,郭藥師為燕山府同知節度使事,兩人一正一副,一個主政,一個主軍,共同負責燕山府的軍政諸事。

種師道和郭藥師交接了軍權,隨即率領八萬大軍班師回京,押送繳獲的全部財富以及數千名工匠,連同數十名抓獲的遼國重臣一起向京城浩浩蕩蕩而去。

……

童貫在八月中旬便被天子召回了京城,一頓狠狠斥罵當然是免不了,不過東路軍攻破了燕京城,著實令趙佶心情大好,加上他對燕京得失的關注程度遠遠超過了不幸的陣亡將士,所以童貫雖被斥罵,卻沒有被罷官免職,而是被勒令在家面壁思過一個月。

面壁思過是對宦官獨有的懲罰,就像老子對兒子的懲罰一樣,趙佶從骨子裏將童貫當做自己人,自己人就是可罵可打,但就不會動真格嚴懲,十萬將士的冤魂就在趙佶輕描淡寫的一句面壁思過中消散了。

不過對朝廷的交代還是有的,主將辛興宗被下獄問罪,最後被發配嶺南充軍的結局也就不可避免了。

童貫所謂的面壁思過不過就是呆在家中不出門罷了,西夏戰役失利,他還被面壁思過一年,現在不過才一個月,看得出官家根本就沒有懲罰自己的念頭。

雖然明白這一點,童貫心中還是覺得異常疼痛,官家對自己的寬容是因為種師道的大勝,而種師道已經被封為廣陽郡王,童貫日思夜想了十年,不遺余力地準備了十年,最終卻給別人做了嫁衣,讓童貫心中怎麽不痛得流血,恨得入骨。

書房內,童貫坐在寬大桌子後面沉似水地對養子童延嗣道:“這件事看起來小,但做砸了後果卻很嚴重,我之所以要你做,是因為你的穩重和精細,當然,也是因為你讓我信得過,可別讓我失望了。”

童貫是成年後才凈身為太監,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他對傳宗接代格外看重,而且他不像其他宦官那樣隨便找一個人改姓,童貫很看重血統,童延嗣既是他的養子,同時也是他的嫡親侄子,是他大哥的兒子過繼給自己。

兩人血管裏流著同樣的血液,童貫也對他也格外器重,所以童延嗣盡管從未打過仗,卻已經做到了從四品的左驍衛將軍一職,官階為宣威將軍,比王貴他們用性命搏來的官職還要高。

童延嗣連忙躬身道:“請父親放心,這件事孩兒全程操控,但也不會出面,孩兒會讓心腹安排一個不相關的人來辦妥此事。”

童貫滿意地點點頭,“這樣最好,事後你再去找張惲談一談。”

張惲是開封府少尹,是童貫的心腹,有他在,就不怕事情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