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奠基人

宇文邕,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的一代雄主,此前,他用12年的時間麻痹了宇文護,最終將其一舉誅殺,奪回了屬於自己的權力;而現在,他要完成一件對楊堅和隋朝而言至關重要的工作——統一北方。

美麗的陷阱

滅亡北齊、統一北方的時機終於來臨了。

北周大將韋孝寬是北周(西魏)由弱而強,北齊(東魏)由強而弱的見證者。將近30年前,韋孝寬在玉璧抵抗了來自東方的最後一波狂攻,終於逼得高歡無計可施,而後油盡燈枯、抑郁而終;30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中年漢子,如今也近古稀,然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又略施小計,搬除了滅亡北齊道路上的最後一道障礙——北齊的頂梁柱斛律家族;現在,希望就在前方。

為此,難掩激動的韋孝寬,上了一封很長的奏疏,詳細探討了滅亡北齊的戰略方針,他提出了三個方案:一曰急攻;二曰緩攻;三曰不攻。

所謂急攻,就是跟陳朝(如今陳朝已經取代了南梁,以後我們會說到)合作,趁此良機,發動大軍,一舉滅亡北齊;所謂緩攻,也是要陳朝合作,分散北齊兵力,而後尋找機會,一擊斃命;所謂不攻,就是跟北齊建立友好睦鄰關系,徹底麻痹對手,使早已腐爛不堪的北齊政權自己滅亡自己。

韋孝寬的三策歸結起來就是一點——北齊朝政腐壞至斯,不亡何待?

奏疏呈上後,宇文邕找來了伊婁謙,問道,我打算出動大軍,要先對付哪個國家呢?伊婁謙脫口而出——北齊。宇文邕為此縱聲大笑。

在經過了一番縝密細致(宇文邕的保密工作做得相當好)的準備後,公元575年七月二十五日,宇文邕正式發兵攻打北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戰,也是楊堅第一次帶兵出征,他跟廣寧公薛迥率水軍三萬,自渭水進入黃河。

接下來的問題是——攻擊目標。

宇文邕的意見是,直接攻擊河陽,也就是說,以奪取洛陽為戰略重心。然而,宇文弼、趙煚和鮑弘都不同意以洛陽為戰略重心,他們要求沿汾河北上,以晉陽為攻擊重心。三人提到了共同的一點——洛陽方面的北齊防禦勢必堅固,不好打。

這個說法自然是對的。自東西魏分裂,東西之爭開啟以來,洛陽就成為了東西之爭的核心地帶。在宇文泰和高歡的雙雄時代,雙方就已經在洛陽附近展開了兩次大戰,一次是河橋之戰,另一次是邙山之役,但是無一例外,西魏都沒有占到便宜,甚至邙山之役的失利還險些給了高歡進入關中、一舉滅亡西魏的機會。在宇文護時代,宇文護也曾跟突厥聯合,對洛陽發動過一次總攻,但是結果跟宇文泰時代並無二致——失敗而回。

由於洛陽總是遭遇西方的攻擊,北齊在此的防禦力量,自是毋庸多言。

不過,真正有建設性的觀點,還是趙煚提出來的,他認為洛陽是四戰之地,一片平原,易攻難守,即便攻取,也很難防守,所以不具戰略意義。

洛陽之所以不能打,在我看來,北齊防禦力量很強還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應該是趙煚所說的——易攻難守的地理條件。

我們不妨看看六鎮兵變之後,洛陽曾經幾度易手:

在胡太後誅殺親子後,公元528年,爾朱榮率軍攻入了洛陽;

公元529年,陳慶之護送元顥,以七千南梁軍,使洛陽再度易手;

就在同一年,爾朱榮率軍南下,再度奪回了洛陽;

次年九月底,元子攸在洛陽誅殺了爾朱榮,當即,爾朱世隆派爾朱拂律率匈奴軍一千包圍洛陽,索要爾朱榮屍體,元子攸組織了一萬軍隊,都未能破敵;

這年十二月初,爾朱兆率軍秘密渡河,再度攻取了洛陽,生擒了元子攸;

公元531年,斛斯椿秘密逃回洛陽,誅戮爾朱家族,爾朱家族宣告覆滅;

公元534年,元修跟高歡鬥爭失利,被迫從洛陽出逃,東西魏分裂,洛陽從此落入東魏(高歡)之手;

沙苑之役後,公元537年,獨孤信率兩萬軍隊輕取洛陽;

公元538年,東魏派侯景、高敖曹前來奪回洛陽,河橋之戰打響,西魏在腹背受敵(後方有人造反)的情況下宣告失利,東魏重奪洛陽;

公元542年,圍繞著洛陽,東西魏的邙山之役爆發,宇文泰失利,高歡無力窮追,洛陽依然握在東魏手中;

在安寧了多年後,公元564年,宇文護在突厥的壓力下,再度對洛陽發起攻擊,雖然一度攻取了洛陽,但最終還是被北齊奪回……

從公元528年到公元564年,三十六年的時間裏,圍繞著洛陽,展開了11次之多的爭奪,先後易手多達11次,平均每三年多易手一次,如此嚇人的易手率,自然充分佐證了趙煚所說的洛陽“易攻難守”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