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邯鄲之敗(第2/8頁)

秦昭襄王看到白起堅決不去,只得讓王出馬,代替王陵。王雖然也姓王,但他參加過長平大戰,當過白起的副手,應該學到白起的一點兒本事了吧?而且還加了十萬部隊。都差不多四十萬人了,比長平時期也少不了多少。

王帶著部隊向邯鄲瘋狂進攻,結果是比王陵敗得更慘——直接損失過半,仍然攻不下邯鄲。

秦昭襄王一看,這個世界真的不好理解了。他仍然不信邪,這麽多部隊反復強攻,居然打不敗趙國的十萬人啊。

他仍然以為,肯定是指揮官不過硬,得中場換人。

換誰?

白起仍然是最佳人選。可他近來一直唱衰秦軍,典型的長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且還一再推托不去。因此還是另選他人。

範雎這時隆重推出了一個人。

範雎自當秦昭襄王的助手以來,出台的很多政策還是很正確的,除掉太後黨,使得秦昭襄王全面親政;籌劃長平之戰,連施詭計,是長平大捷的幕後推手。雖然很多人都把長平之功記在白起的頭上,但範雎也是功不可沒的。但這哥們兒有一個弱點,就是有仇必報,有恩也必酬。

殺了魏齊他的仇算是得報了,但那幾個有恩於他的人,到現在他仍然沒有報答,他覺得很不好意思。這時,他看到實在沒有人可以打邯鄲了,覺得該可以把自己的恩人推薦給秦昭襄王了。

這個恩人就是那個鄭安平。

人的私心一作怪,再怎麽有水平,也會弄出臭招來。去年,為了使白起的功勞不高於自己,讓秦昭襄王罷了白起之職,使秦國受到了巨大的損失。現在這個私心再出來作怪,推舉鄭安平來當將軍。你聽說過這個鄭安平有過打仗的經歷嗎?肯定沒有。

但範雎硬是要讓他當將軍。

不是為了打勝仗,而是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

可笑吧?

但秦昭襄王也不管這事可不可笑了,他現在只需要有人出來,幫他去攻打邯鄲。

鄭安平也不想想,連王陵、王這兩個打了無數勝仗的人都打不贏的仗,他能打得下嗎?他看到秦昭襄王的任命書一下,笑得臉都歪了,呵呵,老子早就說過,救範雎真的救對了。人家打了大半輩子的仗,經歷了無數次的死裏逃生,這才當上將軍,自己只靠救對了一個人,就成為了最強大帝國的軍事領導人之一。

鄭安平領了任命書,又帶著五萬部隊以及大量的糧草過去支援王。

此時,邯鄲城內也是十分危急,不管是糧草還是兵源,都已經非常急缺,而城外的秦兵卻越來越多。

趙國的高層開了個會,最後一致決定,向魏國和楚國求救。

趙孝成王以前沒有聽虞卿的話,不把合縱當一回事,最後以自己之力獨抗強秦,最後敗得路都找不見。這時他深刻地認識到,如果魏楚這兩個外援不來,趙國只好從歷史舞台上消失了。

所以,這次求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因此,必須派重量級選手出場。

毛遂自薦

現在在趙國算得上最重量級的人只有平原君趙勝了。

趙勝在出發前,也覺得自己以一人之智未必能說動楚國,得發揮一下門客的智慧。他現在仍然養著很多食客。這些食客天天在這裏無條件地吃吃喝喝,什麽事也不幹,現在該出來貢獻點力量了吧?

他宣布從這些食客當中選出二十條好漢當隨行人員。

他按條件選了大半天,最後符合條件的只有十九人。他很想湊足二十人,可又不能下調標準。

在他為難的時候,那個毛遂先生出來了,說:“我跟老大過去。”

趙勝一看,不由苦笑了起來。對於毛遂先生,趙勝是認識的。這哥們兒來這裏蹭飯吃,已經白吃了三年多,可到現在除了消耗飯菜的能力很猛之外,沒聽說過他有別的過人之處。這樣的人能當這次隨行的人員嗎?現在是去執行任務,這個任務關系到趙國的生死存亡,而不是出去遊山玩水,所以就對毛遂說,你還是不要去的好。

他對毛遂說,真正的牛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像錐子放在口袋中一樣,錐尖立馬會露出來。現在你在我這裏吃了三年,我從沒有看你表現過一回,看來你是沒有什麽水平的。你還是不用去了吧。

要是別人聽到這話,估計就灰頭土臉地坐下了。但毛遂仍然要求去,他大聲說:“老大說得有道理。但老大應該明白。我這把錐子是今天才放在口袋裏的。如果你早把我放進袋子,我已經刺破了N多口袋了,而且整個錐都會露出來,豈止露出個錐尖呢?”

他的原話是:“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趙勝一聽,這哥們兒還真有一套。於是,就把最後這個名額留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