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呂不韋的生意經(第6/9頁)

範雎一聽,終於笑了,說:“你說得很正確。”

蔡澤說:“現在談談老大的問題。請問老大,在念舊情上,秦國現任老大跟秦孝公、楚悼王、越王比,如何?”

範雎說:“他都比不過他們。”

蔡澤又說:“算起功績來,你比商鞅、吳起、文種他們都大嗎?”

範雎這次更老實了,說:“我遠遠比不過他們。”

蔡澤說:“這麽一比較,不用我說老大也知道了。如果老大不主動引退,後果如何,也不用我再多嘴了。”

範雎一聽,幾乎不用開展什麽腦力勞動,就全面想通了,當場讓蔡澤從此跟著自己,天天跟自己聊天吹牛。然後找了個機會,對秦昭襄王說:“有個人才,我要隆重推薦給大王。”

把他請來吧。

於是,在範雎的安排下,蔡澤跟秦昭襄王見面了。秦昭襄王一聽,就有當初跟範雎第一次見面的感覺,兩人越聊越爽,最後秦昭襄王也按當初安排範雎的套路,拜蔡澤為客卿。

範雎看到蔡澤跟秦昭襄王的磨合期已過,便到醫院要了一張證明,說自己已經病了,需要休養治療,不能為人民服務了,請大王批準他辭去本兼各職。

秦昭襄王一看,正合我意,這哥們兒真夠意思,否則還要我免他,那就不好玩了。當場批準。

一代牛人範雎就這樣下台,說不上體面,但也算安全著陸。

範雎之入秦,雖然他在蔡澤面前說他比不過商鞅,但他對於秦國來說,作用還是巨大的。如果沒有他,秦朝會繼續宣太後稱制、魏冉當權的局面。魏冉當然很牛,但這哥們兒缺乏大局意識,只會揮霍前輩留下的存款,卻沒有一套自己的治國方略,只靠白起不斷地打勝仗來鞏固自己的權力,然後不斷擴大自己的利益。這對秦國而言,只能獲得表面的風光,短期的利益。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當時,哪個國家如果一味守舊,哪個國家一定會率先被淘汰出局。哪個國家一旦搶先改革,那麽這個國家注定會成為強國。魏國強大一時,靠的就是魏文侯的改革;趙國之兵,雄於諸侯,就是趙武靈王改革的結果;秦國綜合國力的長盛不衰,靠的就是幾代人堅持改革的政策。如果稍一放松,那麽,魏國、趙國衰落的厄運,秦國也會同樣遭遇。

縱觀魏冉,他只能是一個牛人,但不是一個治國高手。在他生猛的幾十年裏,沒有提出一個讓秦國面貌一新的政策。只有一個字,打!

那時,秦昭襄王上有太後下有魏冉,自己被死死地夾在中間,完全是個弱勢人員,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後來範雎來了,這才得以結束太後專政,把魏冉拿下,叫停了那些毫無戰略思想的做法,提出了對秦國有著深遠意義的“遠交近攻”。秦國終於有了一個戰略目標,並為這個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同時,他提出的“強幹弱枝”政策,不但讓秦昭襄王鞏固了手中的權力,也對秦國後來的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當然,由於他心胸狹窄,最後把白起害死,又把自己的恩人推到戰場上,也為他在政治上走下坡路埋下伏筆。

但他還是幸運的。他碰到了蔡澤,在蔡澤的建議下,辭去職務,告別官場,最終得以善終——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

蔡澤覺得自己很牛,把範雎趕出權力核心,而且讓範雎離開得老老實實,一點兒波折也沒有。在範雎離開後,他接替了相位。哪知,他只幹了幾個月,就被迫下課。他這才知道,把丞相位子拿到手中,雖然難度很大,但仍然可為,要把這個位子保住卻是難上加難。難怪範雎那麽願意向自己認輸。

秦昭襄王也死了

雖然範雎自己走了,蔡澤又被秦昭襄王辭退,秦國短期內沒有什麽大的牛人,但秦國的強大地位已經確立。秦國繼續向周邊國家出兵。

這次秦國打的是魏國。

魏國此前雖然響應趙國的號召,與楚趙狠狠地合縱了一次,算是結成了自有合縱這個概念以來最大的勝利果實。可自那之後,這個合縱又給大家丟到了腦後,又在那裏各幹各的。秦國再向韓趙用兵時,大家又回歸觀眾的位子,看著熱鬧,看著韓趙兩國那個痛苦的表情,好像那個表情永遠是人家的表情而不會移植到自己的臉上。

秦國一看,合縱這個對付秦國的唯一利器已經全面報廢,心裏超級爽。

秦昭襄王也跟他的祖先一樣,雖然殺了商鞅,但仍然繼續商鞅的政策不動搖。現在他雖然讓範雎離開,但仍然抓住範雎遠交近攻的策略毫不放松。範雎不是說過,對於秦國而言,目前最好欺負的就是魏國。前段時間因為跟趙國全力對決,跟魏國這邊相安無事。現在覺得趙國不好拿下,那就回頭來玩一把魏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