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秦始皇之死

神仙何在

秦始皇絕對是個旅行家。

他在統一六國的第二年,也就是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就來個公款旅遊,帶著一批身邊工作人員跑到隴西、北地,然後到雞頭山,兜了一圈這才回去。

這哥們兒經過這次出巡,覺得祖國大地風景很不錯,也很享受,但交通實在不方便。他現在是駕著全國最豪華的座駕,一路可以狂奔,可路況太差。於是,他下令大搞公路建設。這個公路建設是以鹹陽為中心修築馳道,通往全國各地。

你一看這個“馳”字,就知道這路一定要能讓他的馬車狂奔,也算是當時的高速公路了。

這哥們兒也是個面子工程大師級人物。覺得自己光到處亂跑,最後什麽也沒有留下,以後誰知道自己到過那個地方?於是,為了讓後面的人都知道,大秦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兼偉大導師嬴政同志的光輝足跡曾經到過某處,就叫大家在他到過的地方都立塊石碑。這塊石碑還是比較復雜的——絕對不是簡單地刻幾個“到此一遊”就完事,而是要把他的功德誇張一番,然後再刻上去。

這麽玩了一大圈,他覺得應該玩出個新意來,玩出個只有皇帝才能玩的的創意來。

於是,他決定到泰山去,搞個封禪活動。

封禪可不是誰想做就做。天下有資格舉行這個活動的只有皇帝。而且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這個資格的,必須是德高望重,百年一遇的好皇帝才有資格主辦這個封禪。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封禪”兩個字,但對這兩個字的具體意思可能並不知道。其實很簡單,“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皇帝去祭天祭地之後,就可以表示,自己屁股下的這個寶座是老天爺賦予的,可不是你們小老百姓說了算的。你們得好好地聽老子的話,老子是上天的兒子,不是凡人的兒子啊。你們才是人類的兒子。

據說當年齊桓公也想牛哄哄地爬到泰山頂上搞個活動。但管種反對。他把傳說中到泰山封禪的人物都一一列舉出來,最後一個封禪的就是周成王。於是,他得出一個結論,只有受命於天的人,才可以搞封禪,你小白同志現在就任的這個齊侯,還得周王朝中央發一張任命書。你有資格封禪嗎?而且人家封禪的前期還有很多特異的事情發生,比如嘉禾生出,鳳凰來儀等。這些異象齊國出現過嗎?那時的齊桓公還是很誠實的。如果放在現在的很多官員那裏,估計管仲說出這話沒幾天,報紙就在頭版頭條上大力報道,鳳凰出現了。出現在哪兒?在某個山區那裏,目擊者很多。不信你可以去問。小白當時沒有搞假,於是就只好作罷,認為自己真的沒有這個命。

為什麽要到泰山去搞這個活動?

這個活動不管怎麽說,也是一項禮儀性的活動。當是對“禮”最有發言權的不是秦國,也不是嬴政,而是那個很軟弱的魯國。因為魯國是周公的後代。整個周王朝的禮儀基本是周公設計的。所以,現在你一講到禮,那是他們家的傳家寶。

秦始皇敢於突破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稱號,敢於改革有著近千年歷史的體制,但對這個“禮”字,卻仍然不敢亂來。體制問題其實是管理的問題,主要改革的對象,是功臣和皇室,範圍不大。你不服,砍幾個腦袋就可以保證得到貫徹落實。可是禮這東西已經深入民間,你再怎麽有能力,下大力氣去洗腦,估計也難以把這些傳統觀念刷新。而且周公是什麽人?是史上有名的英明領袖,是一切統治者的楷模。大家時時刻刻都希望自己能在這樣的英明領袖的領導下。秦始皇為了打造自己的光輝形象,必須借助這些形象。

因為這個話語權就在魯國。而魯國的儒生們又沒有把全國走遍。他們只是在齊魯大地上玩來玩去,根本不知道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而是以為泰山就是最高山峰。既然是祭天的,那當然要上泰山。那裏離天最近,祭起天來比較方便。

他們這麽一說,秦始皇也只得跑到魯國那裏爬泰山了。

這個封禪活動不是常規性的活動,當時很多人知道有這麽一回事,但誰也不知道封禪的具體程序。別人不知道,但秦始皇認為,魯國的儒生肯定知道。

於是,他把魯國的七十個儒生都請到泰山腳下,召開了個封禪專題研討會,專門研究封禪的事。

哪知,這些儒生大多都是書呆子,在老人和兒童面前賣弄學問,那是很唬人的,好像他們的學問深不可測,天上的事他們知道一半,地球上的事他們全知道,可實實在在的學問卻沒有多少。這時他們很難搞出一個完整的統一的封禪的實施方案,研究了大半天,各自提出不同的方案。

有的說,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古代的帝王上泰山封禪時,為了不傷害山上的石頭和草木,都在車輪上包上蒲草。祭祀時,都要用草編的席子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