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亂世又來(第5/11頁)

劉邦帶著他一百號死黨就這樣占領了沛縣。

大家都說:“劉邦你就當縣長吧。”

如果是以前,劉邦肯定一點兒不謙虛,當就當啊。當縣令比當亭長強多了。可現在的劉邦不是以前的劉邦了,他覺得自己應該深刻一點兒,就很謙虛地表示,自己文化程度太低了,當不好這個領導啊。還是讓更強的人來當吧。

在這裏文化水平高一點兒的,就是蕭何和曹參。這兩個人雖然也有當大官的良好願望,但怕這事要是搞不好,最後失敗了,秦朝追究起來,那可是九族全部被押赴刑場啊。於是,他們都推辭了,而且都一致地要求劉邦一定要勇於承擔這個大任。這個擔子你不挑,哪個能挑?

最後大家都說:“劉邦同志,你就不要推托了。我們都去找大師算過,只有你才可以當我們的領導。別的人當,最後都不吉。”

劉邦再假裝推辭了幾次,最後才當了這個沛縣的新領導。當然,他不稱縣長,而是稱為沛公。“沛公”比縣長牛多了,也有文化多了。

這哥們兒繼續以八卦為指導思想:既然八卦說他是赤帝的兒子,那咱們就都用紅色吧。於是,所有的旗幟都是紅旗。沛縣就成了當時的紅色根據地。而隊伍也發展到了三千人的規模。

項梁舉事

接下來講另一個牛人的故事。

這個牛人叫項梁。他的老爸就是曾經把李信打得路都看不見的項燕。這哥們兒的出身要比劉邦、陳勝、吳廣他們強多了。他是正宗的貴族出身。當然,現在他也是賤民一個。他還在年輕時就是個殺人犯,被政府到處通緝,最後在老家待不下去了,就帶著他的侄子項羽跑到吳中躲藏。

項羽後來很牛,年輕時也很有個性。

兩人一到吳中,立刻引起吳中那些權貴的關注,個個都覺得這兩個人不一般,都把他們當人物看。項梁這哥們兒這時就顯示出極高的號召力。

作為項燕的兒子,項梁最大的願望就是為老爸報仇,讓大楚復國。他很希望以後項羽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因此在項羽還很年輕時,就注意對這個猛男的教育。

項梁那時就認為,沒有文化的人是愚蠢的人,因此很想叫項羽好好讀書,先把學問做強做大,以後學什麽都會上手的。哪知,項羽拿到課本沒幾天,就不願意再去上學了。既然不是讀書的料,那就練武吧,以後上戰場殺敵也是可以發揮很大作用的。於是,就讓他學劍術。文的不成,武的肯定成。

可項羽學了幾天,又覺得這個劍術只是個花架子,拿到舞台上耍耍,倒是很酷的,真的上戰場用起來,也殺不了多少人。所以又把寶劍丟開,不學了。

項梁一看,你這小子,什麽也不想學,看來只想做個街頭小混混了。咱們可是大楚國的貴族啊,你爺爺可是連秦國二十萬大軍都打敗過的。你要是成為街頭小混混,咱項家的面子都給你丟完了。便把這個侄兒大罵了一頓。

可項羽卻一點兒不在乎,對叔叔說,讀那麽多書有什麽用?夠寫自己名字就完事了。至於劍術,練好了,只能在單挑中打敗一個人。所以,學劍也是沒有多大作用的。要學,就學足以打敗千萬人的本事。

項梁一聽,覺得這小子比自己的志氣遠大多了,就教他學兵法。

項羽一看,這個比劍術強多了,就跟叔叔學下去。可這哥們兒永遠不是個愛學習的好學生,只學了個大概,就不肯再鉆研下去了。

這哥們兒的學習成績雖然一般般,但身體素質卻超級強悍——身高八尺多,而且力氣超大,可以輕松地把鼎舉起來——你是知道的,舉鼎可不是鬧著玩的。當年秦武公就拼命去舉,後來鼎是舉了上來,但也把命拼掉了。項梁攤上這麽一個侄兒,也沒有辦法了。

由於項梁在這個地方的威望越來越高,人氣越來越旺,因此當地有什麽糾紛,基本都請他當裁判長。大家做什麽事,基本也都請他出來當主持人。項梁就一邊幫大家辦事,一邊組織當地的青年人,暗中以兵法為指導思想,指揮他們進行各類群眾活動,算是把兵法理論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為以後的舉事做好準備。

有一次,秦始皇到會稽視察時,項梁和項羽都去觀看。

大家看到秦始皇的排場大得嚇人,個個都莊嚴肅穆地行注目禮。項羽卻只是微微一笑,說了一句著名的話:彼可取而代之。

人家見到皇帝,都得叫聲陛下。可他只是用了一個“彼”字,對嬴政同志的輕蔑可說是到了極點。

如果這句話傳到官府耳中,項家全體人員都會死定了。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巴,對他說,不要再瞎扯了。人家聽了,咱可得滿門抄斬。

但項梁心裏卻很高興。因為殺掉秦始皇,推翻秦朝的反動統治,一直是他的終極目標。雖然現在秦朝很強大,但他相信機會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