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都是為了權力(第5/8頁)

從反秦的角度來說,項梁的這個倡議只有對沒有錯。

但田榮卻提出了個條件,你殺了田假,我就跟你合作。你不殺田假,那你就跟田假合作吧。

項梁當然不會殺田假。田榮最後不出兵。

反秦勢力雖然經歷幾次暴力整合,現在分成楚、趙、齊、韓、燕幾個公司,雖然都高舉著打倒秦朝反動統治的大旗,但仍然是散沙一盤,在與秦軍大戰的同時,還抽空搞些摩擦。

仍然是那句話,如果秦朝最高層這時突然覺悟起來,舉全國之智、拼全國之力,從國家元首到一般小屁民都支援章邯的工作,做好章邯的堅強後盾,要滅這幾股力量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但秦朝已經沒有這個可能了。

這個可能完全被二世和趙高掐死。

趙高是史上排名很靠前的奸臣,同時也是個很聰明的人。他對前線的情況是很了解的,但他仍然不想讓二世了解。他現在最關心的不是前線的戰事,而是他個人在朝中的權勢。

他通過策劃沙丘事件進入權力核心層之後,做了很多事,但全是利己害人的事,利國利民的事半件也沒有做過。他看誰不順眼就殺誰。

連他也覺得,自己殺的人太多了,多得讓他也覺得後怕起來。當然,如果他覺得後怕起來後,就主動收斂還算是懸崖勒馬,善莫大焉。可這樣的人能在做壞事的大道上懸崖勒馬嗎?他為自保,為了杜絕別人到二世面前的告狀,就對二世說:“陛下知道皇帝為什麽尊貴嗎?”

二世當然不知道。他要是知道了,趙高還會問嗎?

趙高說:“原因很簡單。皇帝之所以尊貴,就是只讓大家聽到陛下的聲音,但不能老讓大臣們看到陛下的堂堂相貌。現在陛下還很新嫩,對很多事的考慮未必都到位。現在天天在那裏坐朝,按時上下班,好像很遵守紀律,但如果在某件事情上出了偏差,就等於把自己的不足之處曬給大家看。大家就會覺得陛下一點兒也不英明了。所以,陛下以後應該在宮裏上班,大臣們的奏議全部交到宮中來,跟我們這些精通法學的人好好研究之後,再作出處理。這樣一來,大臣們就會覺得陛下是英明領袖了。”

二世一聽,這樣一來,自己不用老是那麽早就去刷卡上班了,可以在後面一邊喝酒一邊泡妞地處理國家大事了。他立刻“準奏”。

二世“準奏”之後,連國家大事都不用處理了。大臣們的奏章一到趙高這個法學專家那裏就都已經處理掉了。於是,大權基本都拿在趙高的手裏。

大臣們都見不到英明領袖胡亥同志了,都知道這是趙高搞的手腳,誰也不敢做聲了——你就是發出再大的聲音,最後也只能傳到趙高那裏,然後坐等趙高來處理你。

但李斯仍然不滿,仍然大發牢騷。他現在是名義上的首席大臣。他當了這麽多年的首席大臣,即使在嬴政活著時,他也是能夠天天見到始皇帝的那張臉,過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貴生活。可現在他居然見不到二世那張新嫩的面龐,拍馬屁業務無法開展。這就意味著,他就要被邊緣化了。一個長期在權力中心地帶長袖善舞的人,最不願意的就是被淡出權力中心。他要是沒有意見不發牢騷,他就不是那個熬夜寫《諫逐客書》的作者了。

他的牢騷很快就傳到趙高的耳朵裏。趙高現在誰都不怕,但對李斯還是有一點兒忌憚的。這哥們兒是跟始皇帝鬧革命出來的,屬於標準的老一輩革命家,功勞苦勞都擺在那裏,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絕對屬於德高望重那類人。這類人不但有水平,而且很有號召力。現在趙高不怕他有水平,而是怕他的號召力。他要是組織起來,所有大臣都跟著他把趙高群毆一頓,趙高再怎麽牛也會被打死的。所以,得想法辦搞定這個家夥。

趙高治國沒有水平,打仗更沒有水平,但這哥們兒挖坑害人是很有水平的。

李斯的智商很高,但玩坑人這一手卻遠不如趙高那樣高明了。

趙高直接去找李斯,一臉壞笑地對李斯說:“丞相大人啊,你是知道的,現在關東那裏的盜賊太多了,到處武裝鬧事。可咱們的皇帝陛下卻天天只想著如何去修阿房宮,用心去搜羅良種狗和名馬這些玩物。我很想去勸勸他。可我的地位太低了,哪敢開這個口。你是首席大臣,勸誡皇帝是你的職責啊。你為什麽不勸他?”

李斯一聽,覺得趙高這話真有道理。連趙高這樣的宦官都想出來說話了,自己拿著丞相的工資卻老是緊閉鳥嘴,也太不像話了,於是就對趙高說,你說得很正確。我也很想當面跟他說這些話了。可是現在皇帝陛下不坐朝上班,我連見他一面都難,哪能當面對他說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