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終失其鹿(第5/12頁)

章邯雖然近來表現很突出,但因為跟項梁拼了幾次,雖然成功地把項梁打死,讓楚國處於危險時期,但章邯部隊的損失也十分巨大,精銳幾乎消耗光。這哥們兒的性格又偏於保守,特別擅於防守反攻,而進攻的力量偏弱。他一來覺得楚國已經沒有什麽力量了,完全可以不用優先考慮消滅他們;二來又覺得彭城遠離關中,對朝廷的威脅不大,你要是深入過去,打好了,什麽都好了。要是久攻不下,自己的後果同樣嚴重。這個嚴重有二:一是諸侯兵突然合圍過來截斷後路,自己師老兵疲,又缺糧草,到時肯定吃不消;二是朝廷那邊的怪罪。二世是個標準的昏君,那雙耳朵只用來聽趙高的話,別的統統免聞。如果王離短期內打不下趙國,某些人跑到二世那裏亂說些什麽,自己可就完蛋了。

基於這些考量,章邯決定集全部力量先把趙國打掉。王離部隊很多,自己就去當他的後勤部長,一邊為他運糧,一邊為他守住側翼,一邊休整補充自己的部隊,拿下趙國應該沒有什麽問題。拿下趙國之後,王離的部隊就可以東進南下,成為消滅各路諸侯的生力軍。試想,還有誰能擋住這支從上郡那裏調來的軍隊。這支軍隊能讓匈奴人長期不敢動彈,戰鬥力那是不用說的。

可以說,章邯的這個計劃從常規來說,是很正確的。

然而,很多經典之戰的勝利方從來不是按常規出牌的。

當然,如果是宋義,他仍然會按常規出牌,然後按常規被章邯消滅掉——章邯要是攻破巨鹿,就完全可以不用休息轉過頭來猛打宋義——免得還要跑到彭城那裏,白跑很多路程。

但項羽出現了,一切常規都失去了效果。

項羽在一戰之下,滅掉秦國二十萬大軍,不說別人,就是章邯也覺得全身發冷。從此,章邯的鬥志不斷地下跌,秦兵在項羽面前都成了去勢的公牛,連呼吸都不敢大聲了。

劉邦西征

張耳帶著趙王出城來,向各路諸侯答謝。這哥們兒被圍在城裏幾個月,天天抵擋著王離的猛烈進攻,士兵就差吃人的屍體來維持生命了。幸虧項羽殺了宋義,硬是拼死相救,大破秦兵。他對項羽當然是萬分感激。

但他對陳馀卻仍然很憤怒。你不是說兵力太少打不過秦兵嗎?現在項羽有多少兵力?他不同樣把秦兵全殲了?這哥們兒大力批評陳馀一頓之後,又問我派出的那個使者現在在哪裏。

陳馀說,他們戰死了。

可張耳不信,老是追問。陳馀就生氣起來,大聲對張耳說:“你罵我也罵得太過分了。你以為我很舍不得這個將軍印嗎?”當即把這個大印拿出來,交給張耳。

張耳想不到這哥們兒居然來這一招。他雖然有生陳馀的氣,但還是不想撕破臉皮的,因此不接受這個大印。

兩人推來推去。最後推得陳馀尿急起來,先上廁所了。

這時,張耳的一個朋友偷偷對張耳說了一句:天予不受,反受其咎。

張耳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反正都到了這個時候,兩人的友誼離到頭也沒有幾步遠了。晚到頭不如早到頭,便把大印收起來。

陳馀回來,不見了大印,知道張耳真的收下了。他本來也是故意搞一下,並不真心辭職。哪知張耳卻很幹脆。他冷笑之後,退了出來。當張耳帶著趙王回巨鹿城時,陳馀則帶著幾百手下跟到黃河邊那裏,開展打漁活動。

兩人的友誼在當時就已經很出名,大家覺得這兩個哥們兒是當時友誼的標兵,完全可以當模範來學習。哪知,這個曾經被說成牢不可破的友誼,在利益面前,比剛出爐的餅幹還脆弱。

巨鹿之戰前,秦兵一直居於強勢,諸侯軍基本不敢主動出擊,個個躲在一邊,開動腦筋、擠壓腦子想出自保的辦法。哪知,只此一戰,強弱立馬易勢,秦兵立刻從強勢的巔峰中跌落。

當宋義帶兵救趙時,劉邦也帶著一支部隊向西,以關中為目標挺進。

而宋義停留安陽時,劉邦在成武打了個勝仗。

到了十二月,劉邦率軍來到栗縣,遇到另一支四千人的楚兵,他就把這支部隊也收編了,然後跟魏將皇欣、武滿一起向秦軍進攻。

雖然劉邦部隊的數量不多,但秦朝這邊部隊的戰鬥力也太差,而且整個秦朝到現在除了章邯一個人能打勝仗之外,居然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當章邯抽不出身來時,其他人基本都打敗仗。當然,劉邦這路仍然不是主要的。如果項羽在那邊失敗了,劉邦這一路是走不了多遠的。

但他偏偏越走越遠。

他雖然沒有做出什麽很能引人眼球的事來,但小打小鬧,從不失手,而且力量也由弱逐步轉強,隊伍越來越壯大。二世三年的二月,他又碰上了另一個牛人——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