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4章 秦勢洶洶

對於秦國,趙弘潤至今還無法做出大致的估算。

他只知道,秦國的存在曾讓三川郡的“烏邊部落”感到不安,其族長“切拉爾赫”加入川雒聯盟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得到諸部落的支持、得到魏國的支持,阻止秦國對外擴張的腳步,至少將其阻隔在三川之地以外。

不過說實話,趙弘潤起初並不是很在意秦國,哪怕秦國是遙遠的西土上,唯三的強大勢力之一——諸羌、隴西魏國、秦國。

畢竟中原的文化發展,是經歷過數百年乃至近千人的激烈碰撞才逐漸形成的,諸家學術在這裏茁壯發展,爭相綻放光彩。

這裏所說的文化,指的可不單單只是經理、禮俗、詩頌,還包括工藝。

城墻營建、冶鐵鍛造、戰爭兵器,中原國家的工藝,比偏遠地方的國家或民族,那可不只是高出一星半點。

當初趙弘潤征討三川時,為何能以弱勝強,戰勝強大的羯角部落,是因為趙弘潤指揮得當麽?

不,真正的原因,是當時的魏軍祭出了新式投石車與新式連弩這兩項戰爭兵器。

因此,趙弘潤並不是很在意秦國,因為他以為,秦國或許也只是處在氏國這個階段上,只不過比隴西魏氏的氏國要強大罷了。

可隨後聽著繇諸君趙勝對秦國的概述,趙弘潤就隱隱感覺有點不對勁了——秦國,絕非單純的氏國,而是已相對完善的君主制國家。

或許最開始的時候,秦國與隴西魏國沒啥區別,他們的戰爭方式有些類似於三川之民等民族,即攻克對方的領土後,將所有的財物一卷而空,並且讓戰敗者成為附庸,即“賤民”,無法得到任何法律保障的存在。

記得趙弘潤曾經還感慨過楚國的苛政,尤其是那“什五”的田稅,然而根據繇諸君趙勝的描述,相比較隴西魏國與最初的秦國,事實上楚國已經算是非常開明的了。

只說一件事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在隴西魏國與最初的秦國,賤民不允許擁有私人土地!

賤民不允許擁有私人土地,更遑論土地的買賣,這意味著,隴西魏國與最初的秦國,他們國內的賤民,等同於貴族的附庸,辛辛苦苦耕種一年的農作物,換來的,只是微不足道僅僅只能糊口的糧食。

這在趙弘潤看來,簡直就是奴隸一般的地位。

而事實上,在隴西魏國與早期的秦國,賤民其實與奴隸的確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因為賤民絕大多數都是兩國攻滅的氏國或氏族的人,是不配擁有姓氏的失敗者。

更要命的是,賤民只允許與賤民結婚,而且兩者的子嗣,其地位仍然是賤民,這就比較慘絕人寰了。

而真正享有些許社會地位的民眾,隴西魏國與秦國稱之為“庶民”,比方說“公士”。

據繇諸君趙勝的講述,所謂的“公士”,即第一級職爵,也是最低的一級,僅僅只是用來區別奴隸般地位的賤民,以及稍微得到了一些社會地位的庶民。

公士享有的權利並不多,不過已經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與房屋,大抵是田屋一頃,同時還能擁有一名仆人。(注:這裏所說的仆人,指的就是賤民。)

而在公士以上,那就是第二級的職爵“上造”,可以享有兩頃地的田屋,兩名仆人,還有三頭牛。

但是,從第一級的“公士”熬到第二級的“上造”,這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倘若不憑借軍功的話,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漫長歲月,即十五年到二十年。

而若是憑借軍功,那就簡單多了,只要在戰場上殺死一名敵軍,憑借對方的頭顱,就能得到“公士”的職爵,而若是積累殺死了十名敵軍,就能獲得“上造”職爵。

看似容易,其實卻不知有多少人在拼搏“上造”這一級職爵的期間,死在了戰場上。

起初的時候,隴西魏氏與秦國還互有勝負,但是在十幾年前,秦國突然有所改變。

他們推出了新的國法,不再限制處在國家底層的賤民,允許賤民憑借軍功,獲得“庶民”的地位,甚至是更勝一籌,獲得爵位。

簡單地說,只要某名賤民足夠強悍,能在戰場上殺死許許多多的敵人,理論上他可以一直提高職爵,成為“庶長(一軍之將)”、“駟車庶長(戰車部隊將軍)”、“大庶長(統帥)”,甚至於到最後,封侯稱君。

這個改變,使得秦國的軍勢一下子變得迅猛起來,以至於隴西魏氏節節敗退,加速了國家的衰敗。

“憑軍功獲得地位……”

趙弘潤琢磨著繇諸君趙勝的講述,隱隱感覺秦國的這套改革模式,似乎有些借鑒中原的意思,只不過中原國家更加完善,除了軍功外,靠讀書寫字也能改變該人的社會地位;而秦國那邊,只是采用了其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