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0章 入秋(二)(第2/2頁)

然而,南梁王趙元佐僅僅只是在中牟虛晃一招,只是露了個面就從中牟撤離,從旁偷襲了正在攻打沬邑的韓軍,配合南燕軍,重創了一支韓國軍隊。

可就當韓國邯鄲軍調集大軍直逼沬邑時,卻發現南梁王趙元佐已經繞了一個圈子,攻克了中牟北面一座防備不足的城池“臨慮”,逼得韓軍只好再次從沬邑抽調軍隊,堵死南梁王趙元佲向北揮軍的道路。

對於南梁王趙元佐所用的戰術,趙弘潤心中多少有數,那即是所謂的奔襲——即讓士卒只攜帶數日口糧,日夜兼程趕到某個地方,對該地展開攻勢。

若能攻克該地,則視己方的軍勢,要麽駐守,要麽放火燒掉城池,迅速撤走,不給敵軍卷土重來的機會;倘若偷襲失敗,也不強硬攻城,迅速撤走。

總之,就是到處尋找敵方的薄弱地帶攻打,消耗其兵力,並且不給敵方反擊的機會。

不過話說回來,一般要使用這種戰術,就必須對當前的戰略局勢爛熟於心,能夠像讀心術般“讀懂”敵軍的兵力部署,說白了需要非常敏銳的戰場直覺與卓越的眼光,不是一般將領能使用的戰術。

但反過來說,這招戰術的局限性也很大,尤其是對面像韓國這種擁有大量騎兵的國家。

畢竟步兵跑得再快,也沒有騎兵的速度快。

這不,只是十幾日工夫,南梁王趙元佐的“北二軍”就被韓國的騎兵逮到了尾巴,然而結果,卻是“北二軍”在“臨慮”西邊的太行山伏擊了韓國的騎兵,取得了太行大捷。

這讓趙弘潤不得不佩服那位三伯對於戰況的精準把握,就仿佛是鳥瞰全局似的,緊盯著韓國軍隊的一舉一動。

而相比較“北二軍”,天水魏氏將領姜鄙所率領的“北三軍”,盡管戰功目前並不如南梁王趙元佐,但是進兵的勢頭卻很兇猛。

記得前一陣子,魏國部署在“武遂”的軍隊與占據著“王峘”的韓軍僵持不下,縱使是三衛軍總統領李鉦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攻克“王峘”。

可是姜鄙到了武遂後,就率領“北三軍”強行攻克了“王峘”。

當然,這只是因為部署在“王峘”的韓軍兵力不如“北三軍”的關系,並不能證明姜鄙的韜略或者勇猛,但是隨後,姜鄙率軍抵達“曲沃”,一戰投入所有兵力,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

到最後,就連他自己亦親自上陣,冒著箭雨當場斬殺了那支韓國軍隊的主將,可謂是一戰揚名。

在那之後的幾次戰事,姜鄙所表現出來的勇猛,就連韓軍都感到忌憚——連試探都沒有,一開打就死磕,要麽你死、要麽我死,這種瘋子誰受得了?

幾場仗後,韓國的步兵幾乎是繞著姜鄙走,只有騎兵敢在“北三軍”面前晃晃。

當然,也只是敢晃晃,因為姜鄙針對韓國騎兵的對策,首先是針對騎兵的戰馬,弓弩射馬、砍馬腿,無所不用其極,唬地韓國的輕騎兵不敢輕易突擊豎著“魏大將軍姜鄙”旗號的“北三軍”。

相比之下,東宮太子弘禮所執掌的“北一軍”,徹底淪為背景,還未等他們想出攻克“曲沃”的戰術,“曲沃”就被姜鄙攻克了。

而在那之後,“北一軍”就只能在“北三軍”身背後吃塵。

趙弘潤真心覺得,有沒有“北一軍”,其實真的沒啥影響。

當然,這只是趙弘潤的偏見,事實上,在得到姜鄙這位猛將的協助後,東宮太子趙弘禮所率領的“北一軍”也開始發力了,不過就是有點狐假虎威的意思,碰到難以招架的硬仗,姜鄙自行出面抗了,東宮黨那批人,就在後面打打落水狗,撿撿東西,然後不要臉地開始搶奪姜鄙打下來的城池與土地。

總的來說,有了南梁王趙元佐與姜鄙加入的北疆戰場,魏國一方逐漸開始挽回劣勢,畢竟雙方的兵力差距擺在那裏。更何況,趙元佐、姜鄙、趙弘疆、衛穆、韶虎,各個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帥才。

而秦國那邊,待等到九月份的時候,秦國的軍隊終究是對魏國屬地發動了攻勢,而且攻勢非常兇猛,一上來就是兩路的進攻,一路進攻河東郡的西部,一路攻打三川郡的西北部。

河東郡暫且不說,而在三川郡的西部,羯族部落開始與秦國軍隊交戰。

然而首戰並不樂觀,烏邊部落的軍隊首先被打敗,族長切拉爾赫倉皇遷移部落子民,投奔川雒聯盟,而羯族部落那邊,數量龐大的奴隸軍碰到秦國同樣數量龐大的黥面軍,一日之內竟被殺掉四萬余奴隸兵,鮮血染紅了三川西部草原。

九月下旬,三川向魏國求援。

秦魏戰火,由此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