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尚縣寇正(二)(第2/2頁)

寇正略帶靦腆地笑了笑,頗有些不好意思地講述起來。

原來,當那兩百余名韓軍潰兵進攻尚縣的時候,尚縣內當時就只有一群孤老,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不是狩獵去了,就是在修路。

當時寇正勇敢地站了出來,對潰兵的頭頭,一名五百人將說:你們要食物,可以,但是你們不許殺人搶掠。只要你們答應這一點,我們就給你們食物,否則,我們就燒掉縣內的糧倉,一拍兩散。

礙於寇正強硬的態度,那名五百人將最終答應了,為了得到寶貴的時候,他按照寇正的條件,在城外等候。

但是謹慎起見,讓部下一名百人將帶著二十幾名士卒進城監視。

果然,寇正籌集了每家每戶的余糧以及腌菜腌肉,讓縣內婦孺生火做飯,隨即將飯菜送到了城外。

而就在那些潰兵忙著爭搶食物、警惕心大減的時候,得到寇正派人傳達的消息的青壯鄉民,突然殺出,殺了那些潰軍一個措手不及。

當時,潰軍大為騷亂,不舍得放下誘人的食物,居然一手握著食物往嘴裏塞,一手握著兵器與鄉民廝殺,結果被拿著獵弩、草叉、鋤頭、竹竿的鄉民殺得大敗。

就連那名五百人將,亦被一名獵戶的獵弩當場射死。

以至於待等呂湛帶兵搜尋到這裏時,他簡直難以相信的自己的眼睛:兩百余韓國的正規軍,居然被一群拿著獵弩、草叉、鋤頭、竹竿的尚城鄉民殺得大敗。

不得不說,盡管寇正描述地很簡潔,且絲毫沒有借機邀功的意思,但趙弘潤還是從中看出了寇正的謀略與膽魄。

面對著趙弘潤的嘖嘖稱贊,寇正謙遜地表示,此番能擊退那兩百余韓軍潰兵,皆因尚縣鄉民團結,並非是他的功勞。

看著寇正那毫不作偽的表情,趙弘潤心下愈發歡喜,有意招攬這位大賢。

但趙弘潤知道,貿然地提出招攬之意,只會讓寇正反感,畢竟這位可是拋棄了唾手可得的錦繡前程,甘願回到故鄉當一名小小縣令的人,這就說明,富貴榮華,並不足以打動這位大賢的心。

回想起劉介對他所施的“投其所好”之計,趙弘潤心下已有了主意。

“寇大人要修路,為何不上奏朝廷?”趙弘潤問道。

聽聞此言,寇正臉上露出了幾分苦澀,搖搖頭說道:“肅王殿下不知,當初下官向朝廷懇請開辟尚縣到軹邑的山路時,朝廷裏那位大人滿臉驚詫,問下官‘尚縣在何處’,當時下官就覺得,與其等朝廷記起尚縣,還不如下官出任此地縣令,向附近的治府軹邑府衙借些錢糧,自行修路……”

“軹邑借了麽?”趙弘潤問道。

寇正點了點頭,有些尷尬地說道:“軹邑令認為修繕這條山路毫無必要,不過看在彼此同僚的份上,還是借了些錢糧給下官。”說著,他見趙弘潤皺了皺眉,連忙補充道:“軹邑令是一位好官,他還邀請我縣鄉民入住軹邑,只是……此間鄉民在這裏住得就了,祖墳祖廟皆在此地,皆不願離開,因此……”

趙弘潤微微點了點頭。

平心而論,他覺得那位軹邑令說得其實沒錯,為了尚縣這種犄角旮旯又沒什麽特產的山城,花費巨資特地修一條山路,的確沒什麽必要。

畢竟已經有“天門徑”這條連接上黨與河東的山道了,工部不太可能再修一條。

因此,就像寇正所說的,只能依靠尚縣鄉民自己修一條山路。

只是,這樣值得麽?

在趙弘潤看來,似寇正這等人才,留在這種地方實在是太屈才了。

想來想,趙弘潤正色說道:“寇大人,此番我大魏與韓國交兵,韓國已敗,根據《魏韓邯鄲和議》,韓國將出兵打下河西,作為對我大魏的賠償……河西之地的重要性,相信寇大人也能明白。”

寇正很驚訝於趙弘潤居然對他說起這件事,不過還是點了點頭——河西之地的重要性,無非就是畜牧嘛,比如他魏國最緊缺的牛馬。

而此時,趙弘潤繼續說道:“河西是羌胡的地盤,縱使韓軍打下了河西,我大魏想要治理那塊土地,亦不輕松……為防羌胡到時候反撲,本王決定加強河東郡沿(西)河一帶幾座城池的守備,即‘北屈’、‘皮氏’、‘汾陰’、‘蒲板’四城……其中,‘汾陰’、‘蒲板’二城最為重要,因此,本王想舉薦寇大人出任,不知寇大人意下如何?”

“下官?”

寇正吃驚地看著趙弘潤。

以他的智慧,如何會看不出“汾陰”、“蒲板”兩城日後在河東郡西部的重要地位。